第6部分(第3/4 頁)
因為尚在襁褓中的劉據之孫、後繼位為漢宣帝的劉詢上臺後,“乃改葬衛後,追諡曰思後,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周衛奉守焉。”
之後,這場因劉徹聽信江充讒言釀成的慘劇,很快引起了一些大臣不滿。一些人認為,“皇太子為漢適嗣,承萬世之業,體祖宗之重,親則皇帝之宗子也。”劉據之所以要殺掉江充,完全是劉徹慫恿袒護江充的結果。“銜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飾奸詐,群邪錯繆,是以親戚之路鬲塞而不通。太子進則不得見上,退則困於亂臣,獨冤結而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邪心。”因此大家對劉徹“骨肉至親,父子相疑”的昏庸做法很不滿。時任高廟衛寢郎官的車千秋,公開上書為劉據鳴冤。劉徹得知太子冤屈後,心裡也很後悔,“上知太子惶恐無他意。”為此,他還提拔車千秋為丞相。對已經死去的江充,劉徹更是無比怒恨,遂下令誅滅其全族。對參與誣陷劉據的蘇文,則將他燒死在橫橋上。在圍捕劉據時,有個曾捅了劉據屍首幾刀的人,因功被封為北地太守,之後也被滅族。隨著事情真相大明,劉徹更是悔恨交加。為了以示對太子懷念,劉徹特意在長安修建了一座思子宮,還在湖縣修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企盼太子之魂能歸來和自己團聚。“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於湖。”不過這一切來得太晚了,因為劉徹無論怎麼想補上對太子的思念之情,這場由他製造的、使得數萬人頭顱落地的慘劇,卻再也無法挽回!
對於“巫蠱之禍”,很多人都將原因歸咎到江充身上。實際上,釀成這一悲劇的真正元兇,就是劉徹本人。唐代很多詩人以此為題材,對劉徹聽信奸佞之輩讒言而導致的這場內亂,進行了辛辣抨擊。汪遵、鄭還古等人先後在他們《望思臺》的同題詩中說:“不憂國家任奸臣,骨肉翻為驀路人。巫蠱事行冤莫雪,九層徒築見無因。”“讒語能令骨肉離,姦情難測事堪悲。何因掘得江充骨,搗作微塵祭望思。”而同時代另一位詩人權德輿,則在題為《盤豆驛》的詩中寫道:“盤豆綠雲上古驛,望思臺下使人愁。江充得計太子死,日暮戾園風雨秋。”清朝康熙帝玄燁在他批註的《資治通鑑》中認為,“充雖大奸,豈能謀間骨肉?芽特覷易儲之萌,足以乘機竊發耳,物先腐而後蟲生。”可見,這種在專制體制下父子之間發生的不信任和猜疑冤案,關鍵在於封建政治本身和統治者本人。為了權力,即便象劉徹這樣還算比較有為的統治者,也不能饒恕對自己權力構成威脅的人,包括親生骨肉!不管這種威脅是真是真假,他們都會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嚴加處置。至於江充,如果沒有劉徹庇護,在家天下的時代,也成不了什麼氣候。
不過,自從經歷“巫蠱之禍”後,每每想起悽慘而死的皇后和太子,70高齡的劉徹,早已失卻了當初立志馬踏匈奴的勃勃雄心。尤其因為自己聽信奸佞之輩讒言,導致親人之死給他的巨大打擊,使得這位進入垂暮之年的老人,終於以理智的心情,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了一番審視。公元前89年(徵和四年),經過一番懺悔,劉徹為此下詔罪已,檢討自己多年的過失。他在罪己詔中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資治通鑑》卷22) 此後,劉徹又採取了停止征伐,減輕徭賦,重視農業,推行代田法等一系列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措施。對此,歷史也曾給予充分肯定。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廢太子引發外戚、宦官交鋒對陣亂朝政(1)
——章帝劉炟皇太子劉慶及劉慶子、安帝劉祜皇太子、廢而再立的順帝劉保
外戚和宦官輪番擅權,干預朝政大事,是東漢王朝大多數帝王統治期間,最為頭痛和無奈的一種現象。在兩大政治集團激烈殘酷的拼搏較量中,不僅有幾位帝王,成了兩大勢力爭鬥的犧牲品。同時還有一些皇太子,也在這種較量中敗北,最終成了成了野心家股中玩物和犧牲品。
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八月,東漢明帝劉莊去世後,時年19歲的皇太子劉炟嗣位為章帝。劉炟即位第四年,便立一歲多的兒子劉慶為皇太子。然而僅僅過了3年多,劉慶就被外戚挑起的衝突吞噬。劉慶被廢后,劉炟又立兒子劉肇為皇太子。面對外戚勢力肆無忌憚地干預朝政,劉肇極為不滿。在他上臺後不久,很快又依靠宦官力量,果斷除掉了以大將軍竇憲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從此之後,宦官勢力又不斷上升。最終,東漢王朝在外戚和宦官輪番干政的惡性迴圈中,再也不能自拔,直至滅亡。
依靠皇后控制皇帝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