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部分(第3/4 頁)
豪闊大,但有時也會覺得心裡有些失落。
而高原闖入到她的生活中之後,才發生了變化,一來是高原和其他人不一樣,對李瑛鴻的態度也和其他的年輕人完全不一樣,二來高原本身也帶著許多的迷團,讓李瑛鴻很感興趣,而這兩個多月以來,她和高原一起相處的時間最多,而且高原也帶給了她許多新奇的東西,於是也在不知不覺中,高原在李瑛鴻的心裡,己經留下了一個很深的痕跡。在李牧詢問高原下一歩的打箅,是否會離開趙國時,李瑛鴻的心裡,也本能的生出了一絲捨不得高原離開的念頭。
這時高原突然道:“我想先問一下,既然大將軍也知道趙國目前己是積重難返,難以為繼,為何又要留在趙國,不會自己另尋出路呢?以大將軍之才,那怕就是到了秦國,恐怕也會被秦王政待如上賓,加以重用的。”
李牧呵呵一笑,道:“高原,我和你不同,我本身就是趙國人,而且出仕趙國巳有三十餘年的時間,在這裡早己根深蒂固,何況還有這十幾萬將士,數十萬百姓,我也不忍離他們而去。” 頓了一頓,李牧又道:“何況我的大限己將至,己經命不久矣了,現在也不過是為趙國盡最後一點力而己。”
高原和李瑛鴻都不禁大吃了一驚,李瑛鴻道:“父親……”
李牧揮了揮手,道:“瑛鴻,你的年齡也不小了,這件事情也該讓你知道,三十年以前,我學成兵法,正yù下山建立功業的時候,我的老師就為我算過一掛,說我可以建立顯赫功名,但壽不過六九之數,因此明年也就是我的大限之年,天數己定,難是改變。何況人終有一死,我能活到五十四歲,也不算夭亡。”
第二十五章 詔回邯鄲
在打敗了強敵之後,主將回到國都,受國君的封賞,這在列國之間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在三年以前,李牧在取得了肥之戰的勝利之後,就在邯鄲受到了趙王遷的隆重禮待,並且被趙王遷加封為武安君,並領食邑三千戶。
因此聽施祟唸完了詔書之後,李牧道:“既然大王有詔,李牧身為臣下,自當儘快趕回邯鄲面見大王。不過現在秦軍方退,而且我軍收復數城,因此李牧還要對邊境的駐防進行一些佈置,才能夠放心離開,因此需要三五日的時間,不知大夫是在軍營等候,隨李牧一起返回邯鄲,還是先行返回覆命。”
施崇笑道:“前線之事,自然是由君上自行處置,遲緩一些時日,也是在情理之中,不過下官恐怕大王等得心急,因此還是先行返日邯鄲覆命,君上這次又大破秦軍,大王一定會重賞君上。等君上返回邯鄲之曰,下官一定在邯鄲恭迎君上,為君上接風洗塵。”
李牧點了點頭,笑道:“大夫太客氣了,不過大夫遠道而來,一路車馬勞乏,還是先在營中休息一日,明天再返回邯鄲,只是營中條件簡陋,委屈大夫一夜了。”
施崇忙道:“君上說那裡話,既然君上和將士們都能在營中居住,下官又有什麼可挑剔的呢?” 然後又湊近一點,道:“聽說在前不久有將星降世,當時火石天降,四野震驚,不知是真是假?“
李牧微微一笑道:“這一點我己如實上奏大王,自然不假,當時火石從天而降,聲響如雷,裂焰沖天十數丈,鄖坑數十丈,環周樹木勻被拆斷燒燬。”
施崇道:“有此異人,不知其人現在何處,能不能請為下官一見。”
李牧道:“是否是將星降世,在下不得而知,隨火石天降之人,名叫高原,現在確實我軍中,卻只是凡胎俗體,不過他到是一個將材,這次大破秦軍,立下首功,只是大夫來得不巧,他現在井徑大營中處理軍務,不在這裡,不過當時火石天降,留下的大坑仍在,大夫若是不嫌勞乏,李牧願領大夫親臨現場一見。”
施崇聽說高原不在軍營裡,也微微有些失望,他這次來到李牧的大營,還有一個重要的目地,就是要見一見這位所謂的將星降世。因為李牧將高原的事情上奏到邯鄲之後,趙王遷立刻讓太卜占卜,測算兇吉,而太卜測算的結果是:將星降世,大利北方。趙國就是北方之國,因此趙王遷也十分高興,而眾朝臣也都向趙王遷恭賀,趙國有將星降世,必然會有興盛之且。
而隨後李牧又大破秦軍,斬殺秦軍的主將桓齮,因此更是顯示出了將星降世的大吉之兆,於是趙王遷派施崇來向李牧傳詔,也是要讓施崇親眼見一見這位將星。只是施崇來得不巧,高原這時並不在趙軍的番吾大營中。但聽李牧說可以帶自己去看當時砸出的大坑,施崇也立刻來了精神,忙道:“下官到不勞累,請君上立刻帶下官前去一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