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部分(第1/4 頁)
開始遷都,這一點自信他還是有的,就是在靈壽的官員、軍隊,是絕對不敢違抗自己的命令
而處理完靈壽的事務之後,高原也下令,留下十萬軍隊駐守邯鄲,自己帶領著剩餘的漢秦軍隊,從邯鄲開拔,前往咸陽。
加上大梁歸降的秦軍,這時秦軍的總數達到了四十二三萬左右,而漢軍的人數仍然只有二十七萬多,駐守大梁的軍隊由十萬漢軍和五萬秦軍組成,而駐守邯鄲的軍隊則是漢秦軍各半。因為現在漢秦己經合併成一國,那麼漢軍、秦軍之分也要儘快消除,越早合併成一軍,對高原的統治就越為有利。
而減去駐守大梁、邯鄲的漢軍之後,這時隨高原一起前往咸陽的漢軍只剩下十三萬餘人,而秦軍卻多達三十五六萬,而且這時駐守在咸陽的秦軍還有十五萬左右,因此可以說高原這一次入秦,所帶領的漢軍要遠遠少於秦軍。
不過高原並不在意,因為現在秦軍的組成,大約分成三個部份,一是秦王政統領的秦n軍,也包括駐守邯鄲的秦軍,共計約**萬人,二是王賁帶領,在邯鄲城前投降的秦軍,約有二十六七萬人,三是駐守大梁的秦軍,約有六萬餘人。
第一部份秦軍己經和漢軍一起並肩作戰數月,互相之間己經建立了不錯的袍澤之情,基本可以信任,而第二部份秦軍投降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他們都是受了荷華的感招而投降,而且在高原的指揮下,擊敗了齊楚兩軍,取得了一場大勝,因此對高原也有一定的歸屬感;第三部份秦軍投降的時間最短,但人數最少,只要是將前二部份秦軍穩住,這部份秦軍到不足為慮。
另外秦**方的重臣中,蒙氏父子基本己經倒向自己了,而秦**方的另一根主要的支柱,王氏則己經徹底失勢了,因此秦國的軍隊大體上也在高原能夠掌控的範圍之中,只要能夠控制住秦國的軍隊,而高原下令靈壽儘快遷移到咸陽去,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因為現在靈壽還有十餘萬漢軍,如果這批漢軍都進駐到咸陽,不僅能夠使漢秦軍達成一定的平衡,而且也就能夠壓制住在秦國一切反對的聲音,再加上還有荷華的幫助,這樣一來,穩定在秦國的統治也就並不難了。
高原在為了自己的統制積極思考佈置,而普通計程車兵想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得知要返回咸陽,秦軍的將士都十分高興,因為這一戰己打了快一年,秦國先後共計徵集了近六十萬軍隊,傷亡人數也達到了十五六萬,超過了全軍的四分之一,因此能夠活下來,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而現在要返回咸陽,與家人團聚,再加上高原也宣佈,士兵們的軍餉依舊,而且還有相應的獎勵,自然是人人歡喜,只恨不能一步就回到咸陽。
而秦國的重臣們這時也鬆了一口氣,因為這時靈壽有官員阻止遷都咸陽的訊息己在邯鄲傳開,這些秦國的重臣們也都擔心了起來,生怕高原會受不了群臣的壓力,改變主意,定都在邯鄲,可是關係到這些秦國重臣未來的政治前途,自然是人人重視。
好在是高原的決定並沒有變化,仍然堅持遷都到咸陽,而且馬上就下令出發前往咸陽,不過秦國的重臣們還是有些不放心,最好是能夠早一點到咸陽,以免再生變故。
當然,從邯鄲出發的漢秦聯軍加起來共計有四十四五萬,就算是開拔出發,也不可能是在一天同時完成,這一次一共分了三天,陸續依次出發。而高原自然不會是在第一天出發的,因此第一天出發的十萬秦軍啟程的時候,高原仍然還留在邯鄲的王宮裡。
就在這時,有人進來通報,現在館驛中有楚國舞夕顏,要求見高原,聲稱有九黎族的訊息,要向高原面呈。
在這個時代,到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算是一個平民百姓,都可以直接向君王上書直呈。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七國並立,而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由其是有志向有報付的國君,都要千方百計的吸引人材加入,因此對人材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後來的朝代,千金買馬骨的故事,就是在這個時代流傳。
雖然各國都有一套吸收選拔人材的制度,不過基本大同小異,一是推薦,二是自薦,當然還有第三種情況,就是國君慕名禮聘,不過這種情況十分少見,選拔人材,主要還是前二種。
而自薦的方法,一般都是在都城裡設立一個招賢館、求賢館之類的機構,還有專人付責接待來自各國的人材,不論出身貴賤,都可以將自己的主張建議學說寫成書簡,然後轉交給國君。如果國君對某人上呈的書簡內容感興趣,就會親自招見面談,然後根據面談的結果,授與官職。當然,就算國君沒有招見,只要是覺得書簡內容還行,也會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