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頁)
也是它的現實意義所在。
一個成功的藝術典型
在短短的三幕戲中,逼真地描繪三個不同時代的社會面貌,沒有獨到的塑造藝術典型的功力是難以勝任的。因為文藝作品總是要透過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才能達到對社會生活的深廣概括,並進而教育和影響讀者。象《茶館》這樣的作品,沒有貫穿始終的故事情節,出場人物又非常多,作家又必須透過廣闊的群眾場面,勾勒時代的風俗畫,這就更給人物形象的塑造,增加了難度。在困難的課題面前,老舍有他的辦法。這些辦法是什麼呢?把老舍在不同的文章中所講述的關於人物描寫的意見集中起來,主要有這樣三條:第一,寫自己熟悉的人物,而且必須熟悉“人物的全部生活”(注:老舍:《戲劇語言》,《出口成章》。);第二,眼睛要老盯住人物不放,“不能因事而忘了人”(注:老舍:《戲劇語言》,《出口成章》。);第三,“話到人到”(注:老舍:《對話淺論》,《出口成章》。),人物的對話必須是性格化的語言,“開口就響,聞其聲知其人”(注:老舍:《對話淺論》,《出口成章》。)。《茶館》是完美體現老舍這些主張的傑作,劇中出場的幾十個人物,哪怕有的只講了三五句話,也寫得性格鮮明,栩栩如生。尤其是貫穿全劇的主要人物王利發的形象塑造,更是真實生動,血肉豐滿。作家對人物的熟悉,對人物性格把握的準確,以及技巧的純熟、精切、自然,不能不令人浩嘆。
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櫃,他接續了父輩遺留下來的生意,也承繼了父親的經營辦法和處世哲學。在第一幕裡,他才二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這時的裕泰茶館,顧客盈門,生意興旺。上至宮廷太監總管、吃洋教的惡霸、社會上的流氓頭目,下至吃官餉錢糧(俗稱“鐵桿莊稼”)的清閒市民、賣兒賣女的貧苦百姓,都是王利發的應酬物件。他在嘈雜、混亂、充滿各類奇異糾葛的社會環境中,把個小茶館經營得井井有條,買賣興隆。我們看到,在不同身份的茶客面前,王利發巧妙地採用互不相同的應酬態度與方式。或卑躬屈膝、奉承施禮;或善意相待,多說好話;或冷漠處之,不屑一顧,甚至連對茶客的迎送,都做得極有分寸,恰到好處。他的談吐、作派,既不失買賣人的身份,又顧全了自己的得失,充分顯示了一個小商人的精明、幹練、巧於處世的特點。作家對他的性格把握,是十分準確的,藝術處理也是十分自然而含蓄的。有錢有勢的闊少爺、維新資本家秦仲義來茶館看房子,王利發又是叫跑堂的沏高茶,又是請安問好,甚至說:“有您在我這兒坐坐,我臉上有光!”當秦仲義提出要長他的房租時,他不僅毫不爭辯,而且順水推舟,進行奉承:“二爺,您說的對,太對了!可是,這點小事用不著您分心,您派管事的來一趟,我跟他商量,該長多少租錢,我一定照辦!”這一個細節,這一番滴水不漏的話,既表現了他的圓滑、玲瓏,同時也顯示出,他是一個守本份的市民,他膽小怕事,從來不敢得罪有錢有勢的人物,甚至與茅盾筆下的林老闆比較起來,他也多一些善良的心地,而並未見多少損人利己的習氣。當然他的性格是複雜的,他畢竟是商人,譬如他對於貧苦百姓的同情,就是有限度的。一位鄉婦領著頭上插著一根草標的小妞進了茶館,秦仲義讓王利發把他們轟出去,王利發立即照辦,正直的常四爺看不下去,要了兩碗爛肉面給他們吃,王利發對常四爺說:“常四爺,您是積德行好,賞給他們面吃!可是,我告訴您:這路事兒太多了,太多了!誰也管不了!”又對秦仲義說:“二爺,您看我說的對不對?”他肯定常四爺“積德行好”,表現了他的善良;他認為這路事太多了,誰也管不了,一方面顯示出他對現實社會黑暗也有不滿,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對這路事兒是冷淡的,他自己不想管,也希望常四爺不管。至於最後對秦仲義講的那句話,完全是一種討好的口氣,以示在常四爺與秦仲義的分歧中,他是站在秦仲義一邊的。在這裡,他的冷淡,他的圓滑,又分明反映出他的思想意識的另一面:剝削階級的影響與烙印。
老舍不僅準確地把握和刻劃了王利發的複雜性格,而且寫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發展。在談到文藝作品中的人物描寫時,老舍說:“寫人物要‘留有餘地’,不要一下筆就全傾倒出來。要使人物有發展。”(注:《語言、人物、戲劇》。)在《茶館》後兩幕中,王利發的性格就是有發展的,而且老舍把人物性格的發展寫得很自然,很有說服力。他寫王利發性格的發展,是緊扣著“葬送三個時代”的主題思想的,是和社會的變遷、人物命運的變化,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