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在這裡也能夠經常見到他們,能夠經常與他們相聚,所以我才留了下來。” 甘忠這樣對那些禁軍士兵說,加上他為人豪爽大方,很快就得到了禁軍們的認可,這家小酒館漸漸地成為了禁軍士兵們聚會、請客經常來的地方了。 到了太子加冕之日,靈帝率領著滿朝文武百官來到了洛陽城外的難民營地,這裡現在完全由長史府派遣的朝廷官員負責難民們的生活了,當然比不上劉辯親自在此監督的時候,所以難民百姓非常想念大皇子劉辯了。 一座高達三丈三的高臺聳立在距離難民營地半里之外的地方,不過難民營地裡能夠清楚地看到高臺上面的一切,而且這座高臺也是由眾多難民百姓中的青壯年共同修建的,他們聽說是為了太子舉行加冕之禮而修建的,一個個幹得非常地賣力。 “朕奉天承運,領大漢國祚,率天下萬民,今已十有九年矣。劉家的列祖列宗在上,今日我劉宏以大漢天子的身份,立下我大漢國之繼承人,茲有大皇子劉辯,年方十三歲,卻愛民如子,仁慈寬厚,深得百姓和朝廷眾臣的愛戴,故立為當朝太子,俟朕駕崩之後,執掌大漢江山,為天下的萬民百姓造福。從今日起,洛陽百姓可大慶三日,各地欽犯可以視罪行輕重予以赦免,欽此。” “參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靈帝高聲地將一篇祭文讀完之後,群臣頓時紛紛跪了下來,山呼著太子的名號,口稱千歲,而劉辯則向靈帝恭敬地鞠躬行禮,神情嚴肅莊重地接過了太子之冠。 “參見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而周圍不遠處圍觀的難民百姓們也紛紛地跪了下來,大聲地高呼著太子殿下的名號,同樣跟著朝臣們山呼千歲,他們顯得更加地誠懇。 “兒臣劉辯在此向父皇保證,向滿朝文武百官保證,向天下萬民保證,以後必不辜負父皇的期望,必不辜負眾臣的厚望,必不辜負萬民的盼望,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時時刻刻都要為天下的百姓謀福利,為父皇分憂,為眾臣立命,為大漢的萬民造福。” “皇兒,父皇相信你以後能夠比父皇做得更好的,大漢的未來就要靠你了。” 靈帝親自為劉辯戴上了太子之冠,象徵著劉辯已經正式成為了大漢的太子,他的心中當然無比地高興了,因為他終於完成了第一個支線任務了。 哦,不對,為什麼系統還沒有提示自己完成任務了呢? 劉辯在高興之時突然一愣,於是連忙悄悄地檢視了一下系統提示,結果這個支線任務的進度還是百分之九十九,並沒有如同他想像的那樣,在完成了太子加冕之冠禮後達到百分之百,原因究竟出在哪裡呢?
………【四十九、挑選百分之百忠心者(急求推薦)】………
—————————————————————兄弟們,如今我們是首頁新人榜第一了,但是壓力很大呀,下面的第二是三江榜單上的,而我們的推薦位置比不了人家的,所以急求兄弟們手裡的推薦票支援喲。本書已經有三千五收藏了,兄弟們每人今天投一票,就能夠穩穩地壓住對方,拜謝大家了。—————————————————————————— “請父皇相信兒臣,必不辜負父皇的厚愛。” “嗯,今天朕在此告訴各位受災後百姓,朝廷已經想出了一些辦法解決你們的問題,如今有三條路你們可以選擇,其一是司隸一部所屬的京畿之地,周圍各郡縣能夠安置三萬人左右,凡是願意留在京畿周圍郡縣的百姓下來向司徒府官員處登記; 其二是穎川一帶,數年前因為鬧黃巾鬧得非常厲害,許多老百姓遭遇了黃巾的災禍,如今已經十室九空了,所以能夠安置五萬人口,凡是願意留在這些地方建立新的家園的老百姓可以留下來; 最後剩下的願意回自己的故鄉去的百姓,朕也會安排長史府的官員們陪同護送大家回江淮去,同時重新組建當地的郡縣衙門,幫助大家恢復生產,建設家園。 三天之後,將由太子護送願意定居於穎川的老百姓,當然到江淮的也是同路,大家也可以跟著太子一起,到了穎川再分路而行就是了。 大漢的子民們,對於你們遭遇到的洪水災禍,朕是深深自責的,必定是朕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所以上天才會降下這樣的天災來提醒朕,所以你們回去之後,要想辦法重新建設家園,團結一心共渡難關,朝廷會解決你們的生活問題的,直到明年有了收成為止,所以請大家放心。 大家回去之後,一定是安居樂業,不要受到那些黃巾餘賊的蠱惑而走上不歸之路,這樣對你們對你們的家人都是不負責任的,也不會有好下場的,還請大家多多向周圍的老百姓宣傳宣傳這個道理。” 靈帝望著難民營的方向,高聲地宣佈了朝廷對他們的安置措施,儘管許多人都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去,但是也有一部分老百姓覺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