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基業呢?想我大漢高祖皇帝和光武大帝,他們都是半身軍旅生涯,方才能夠讓大漢立國並傳承四百年而不朽。如今父皇春秋鼎盛,皇弟協也逐漸長大成人了,既然兒臣遭遇意外,我大漢江山仍然有可繼承之人,所以父皇不必顧慮太多呀。” “你說得也有道理,不過父皇問你,你這次出京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呢?”靈帝突然皺著眉頭問道。 “父皇,其實兒臣還有一個私人的原因,那就是想順道去看看安置在穎川的那些難民,不知道他們現在的生活怎麼樣了?還有那些在穎川為了保護兒臣而犧牲的羽林軍將士,兒臣想去祭奠一下他們。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之前所說的,豫州距離洛陽非常近,可是說是洛陽東邊的屏障,如果連這麼近的地方都有那麼多的黃巾賊,那麼整個天下各處到底有多少黃巾賊呢?也許各地的官員根本不敢將實情呈報上來,因為他們害怕朝廷的處罰,甚至是有些州郡的大臣為了自己的私慾,都有可能與黃巾賊沆瀣一氣互相勾結。如果我們不瞭解實際情況,到時候恐怕天下的事情會到難以收拾的地步呀。”
………【102、大臣反對】………
聽了劉辯的話,靈帝久久地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才對他點了點頭:“朕明天會下旨讓你隨軍出征的,但是你只為監軍,軍事方面的指揮還是由二位禁軍的校尉負責。同時東宮侍衛要全部帶上,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可以讓大將軍何進派些羽林軍保護你。” “多謝父皇關心,不過兒臣相信有我的東宮侍衛保護兒臣就足夠了,此外沿途各郡縣還有一些官員和民兵,相信他們也會派出人手來負責兒臣的安全的。” 看著劉辯離開御書房的背影,靈帝嘆息了一聲,他感覺到自己的這個兒子半年來似乎已經完全長大了,雖然身影看起來還很瘦小,但是給人的感覺卻非常沉穩。 第二天朝堂之上,靈帝在各位大臣奏報了各種各樣的事務後,當著眾大臣的面下旨道:“此次派遣禁軍圍剿汝南葛陂黃巾,朕準備讓太子劉辯隨軍出行,全體東宮侍衛負責保護太子的安全,當然禁軍也要抽出部分人手保護太子,諸位大臣覺得如何呀?” “聖上,此事萬萬不可。”在靈帝的目光下,最先站出來反對的是車騎將軍何苗,當然他也是看大將軍何進的臉色行事的。 “何將軍,有何不可呀?” “聖上,太子乃千金之軀,如何能夠受此顛沛流離之苦呀?何況這並不是普通的出遊,而是要參與剿滅黃巾餘賊,行軍打仗之事,太子殿下還沒有成年,怎麼經得起軍旅生活的折騰呢?” “呵呵,車騎將軍多慮了,上次太子就曾經負責過護送數萬難民到穎川安置的事情,他也是非常出色地完成了,雖然遇到了黃巾餘賊,但是卻有驚無險。此次雖然讓太子與禁軍隨行,但是太子只在後方監軍,並不參與具體的剿賊行動,也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危險的。” “聖上,微臣也認為此事不可呀。”諫議大夫劉陶也站了出來,“太子殿下身系大漢的未來,身份尊貴,輕易不能離開京城去冒此危險,還請聖上收回成命吧。” “劉愛卿所言也是有理的,不過太子殿下身為男兒,難道連一點領軍的勇氣和膽量也不能有嗎?想本朝高祖和光武大帝,他們誰不是在軍旅之中渡過了半生的,做為太子殿下豈能連這一點勇氣也沒有?” “聖上說得對,小臣倒是支援太子殿下隨軍的,畢竟太子殿下年紀漸長,秦代的甘羅十二歲就已經封相掛帥了,太子殿下已經十三四歲了,別說只是隨軍出征,就是率領大軍也應該不在話下了。所以,既然太子殿下主動要求要隨軍出征歷練一翻,我們做臣子的當然應該支援了,畢竟太子是我們大漢的未來,誰不希望太子以後能夠才能出眾,可以更好地管理大漢江山呢?” 隨著靈帝的話,中常侍張讓等人站了出來,支援起了靈帝,也相當於是支援起了太子殿下,不過這讓一些朝廷大臣更加激烈地反對了。 尚書盧植拱手而道:“聖上,太子殿下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再怎麼說他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對於軍旅之事知之尚少,而且體力也不如成人,恐怕在行軍之中有什麼閃失,那將是大漢的巨大損失,所以還請聖上慎重啊。” “尚書大人說得不錯,太子劉辯確實還年少,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更需要煅練,你們覺得太子要煅練成長,是在禁宮之中更快一些呢,還是讓他外出經歷一些事情快一些呢?” 中黃門侯覽也站了出來,接著尚書盧植的話說道,而且說得振振有辭,彷彿他是完全有太子著想一般,而其他一些大臣聽了,雙眼冒火一樣瞪著他們。 “太子殿下如今有蔡大學士教導,自然能夠快速地成長起來,難道非要領軍打仗才能夠成長嗎?我們聖上並沒有過從軍的經歷,可是仍然英明聖達,難道你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