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心中的焦慮一一列舉出來,希望手下的官員們來和他一起檢討自省:
用人者選擇不當,任事者推諉不前,刑法失中而獄底多冤,墨吏縱橫而小民失所,官之參論修怨徇私,撫按舉劾視賄為準,南北直隸及十三省之召買暗派窮民,邊塞民膏多充官員私囊,軍隊擾害地方妄戮無辜。
這是一個皇帝的檢討書,但崇禎不知道自己這一回能不能過關——都說老天爺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把這些弊端都改了,老天爺,你總該原諒我了吧。
手下的官員也被崇禎給感動了,他們紛紛獻計獻策。除了人工降雨這法子沒想到外,其他什麼法子都想到了。浙江道御史王道直從儒家天人感應學說的角度向皇上一針見血地指出:皇上前兩年殺人殺得太狠了,從魏忠賢到袁崇煥,用了重典,使肅殺之氣干擾了春生之意,現在應該怡養天下以和平啊,不要動不動就開殺戒了。
王道直的話雖然犯衝,但是聽上去也確實很有道理。是啊,是不是殺得太多下手太狠,以至於老天爺都不答應了。特別是對袁崇煥,凌遲處死,現在想想,好像也用不著那麼狠。崇禎心中閃過一絲悔意,但是很快地,他就提醒自己不能後悔。
帝王是不能後悔的。這是帝王和普通人不一樣的地方,而且亂世用重典也不是我崇禎一人在用,先祖朱元璋比我用得還狠呢!他怎麼一點事都沒有呢?
崇禎還想堅持,但是有一個問題卻繞不過去:老天爺要是這麼一直不下雨怎麼辦?這不讓天下人都來看我的笑話嗎?崇禎決定事可以做,話不能說。兩天以後,他藉口天氣開始漸漸轉熱,下令釋放了罪行較輕的被關押的囚犯,同時對那些被流放的重囚,崇禎也表示可酌情卸下枷銬,以示寬大。
當然替皇上分憂的不止浙江道御史王道直,雲南道待御史王象雲也替崇禎分憂了。這是更高層面上的八股文,王象雲切入的角度是要解民生之困。王象雲侃侃而談:當今民生之大困的根源就在於官府私派太多,賦稅加耗太重,憂民之情太冷,斂財之術太急。所以要解民困就要從以上方面入手,真正做到讓利於民。崇禎聽了,覺得道理是這個道理,但真要讓利於民,他奶奶的問題還真不小呢。這軍費開支一增再增,朝廷的用度已然是拆東牆補西牆,錢從哪裡來……罷罷罷,為了雨從天降,讓就讓點吧。
第一節崇禎在等雨(2)
崇禎寬刑罰,施仁政,每天加緊自虐,但是這雨,還是遲遲未下。都說春雨貴如油,崇禎心想,這哪是貴如油啊,這可是比金子貴多了。我讓利於民讓的可都是金子啊。
一個多月過去了,沒下。兩個月過去了,都到農曆四月底了,還是沒下。京城周邊田地到處裂開了口子,根本就沒法子插秧。一年之計在於春,這秧要是插不進去,到秋天那就顆粒無收了。
京城裡到處有嗡嗡的聲音,朝廷裡也竊竊私語不已。崇禎好像聽到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聽到。他的心裡非常恐慌。做了這麼多努力都無濟於事,這是老天爺在唾棄他,這是整個大明王朝對他施政合法性的懷疑啊。他真切地感覺到,肯定是殺袁崇煥殺錯了,老天爺這是在懲罰他啊。
崇禎開始做噩夢了。在夢中,只剩下一副骨架的袁崇煥總是無語地站在他面前,深陷的眼窩陰森森地,似有無限冤屈。在夢中,崇禎百般掙脫,盡失帝王尊嚴。在夢中,袁崇煥不著一語,盡得風流。在夢中,崇禎說千般言語,道萬種理由,卻總是落花流水春去也,事到抽身悔已遲。
其實,在袁崇煥事件上,崇禎自認為還是有所慈悲的。因為依《大明律》,一個通敵叛國的罪犯除自己需凌遲處死外,其家屬十六(歲)以上處決,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而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後,崇禎只“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夠可以的了,還要怎麼樣呢?
而且,面對京城百姓的嗡嗡聲,崇禎覺得他們也應該負有責任的。想當年,袁崇煥被押到西市凌遲處死,多少京城百姓歡欣鼓舞啊。這是一個民族的狂歡,人人都以為大明朝一個最大的奸賊被揪出來了,個個以能生吃他的肉為榮。由於要吃他肉的人太多,搶購風潮淹沒了整個西市。那是怎樣的一幅場景啊——“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傳視九邊。”這可都是史官們親眼所見啊,他們是要寫入歷史的。現如今,有報應了,天不下雨,卻都諉過於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