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使剛從懷裡掏出來時,祖大壽便上前一把搶了過來。
袁崇煥在手書中言辭懇切地勸祖大壽一定要顧全大局,趕快回來,哪怕有天大的委屈也不可做大明的反臣。因為這事關一個大明子民的良心。
袁崇煥這封委曲求全的手書把祖大壽讀得泣不成聲。良心,亂世良心,牢獄裡的良心,黃泉路上的良心……袁崇煥的良心寫作也哭倒了遼軍將士。回去還是不回去,這絕對是一個問題。
說實話,祖大壽還真不想反。他知道窩裡反從來沒有好下場,但他害怕崇禎懷疑一切的處世哲學。為國效命祖大壽沒二話,但效完之後呢,會不會被秋後算賬?
可要是不回去,他們這些人的前途在哪裡?大明的前途在哪裡?
回去還是不回去,他孃的還真是一個問題。
大家想想看,我們今天的出走是為了什麼?是想讓朝廷看到我們的力量,最終能改變袁督師的命運。所以,出走只是我們救袁督師的手段,可現在朝廷看到我們的力量了,他求我們回去殺敵,殺了敵,皇上才可能放了袁督師啊!那你們為什麼不回去呢?因為你們迷失了,把手段當成目的;還是因為你們心中有鬼,怕回去之後受懲處。可你們不回去試一試,怎麼知道最後的結果呢?
第七節祖大壽:一生中最關鍵的選擇(5)
回去,袁督師或許還有救;不回去,袁督師必死無疑!因為你們是他的手下,你們現在在給他惹禍啊……
這是一個八十多歲老太太的聲音。她是隨軍行走的祖大壽的老母親。她在問清緣由之後,說了以上這些話。一切的一切都是再明白不過了。八十歲就是力量,八十歲讓一切舉重若輕。
一個蒼老的女人,在崇禎二年臘月的寒風中,改變了一支迷途部隊前進的方向,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大明王朝的命運。但是,她能改變一個君王電光石火般稍縱即逝的心嗎?
第八節回答出來了,大明的一塊心病也就沒了(1)
崇禎一生很少有欣喜若狂的時候。
江山太過沉重,時勢太過艱窘。他少年老成,著力於逆水行舟處,挽狂瀾於既倒之時,真是想開心也難。
但這一回,祖大壽著實讓他開心了。迷途知返的祖大壽下令回兵入關,一舉收復永平、遵化兩地,皇太極被迫停止進攻、萌生退意。
這是祖大壽的光榮日,更是崇禎的光榮日。
看來,大明王朝又將恢復往日的安寧狀態,一切功過是非都將有個定論。
但是——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功不抵過,過不掩功還是功過相抵,一切都要有個服人心的說法。
得人心者得天下。當此大亂初定之時,切不可感情用事——崇禎不斷地提醒自己。
首先,對於叛而復返的祖大壽,該有個怎樣服人心的說法?功不抵過,過不掩功還是功過相抵?不錯,永平、遵化大捷,祖大壽是立大功了,但是他在朝廷局勢最危急的時刻,悍然帶兵東走,置大明危難於不顧,這是誅九族的罪啊!這樣的行為如果不懲處,大明王法就完全成了一張草紙了……到底該給祖大壽下個什麼結論,傷腦筋啊!
還有就是那個老是惹事的袁崇煥,又該有個怎樣服人心的說法?他是忠臣嗎?不是嗎?是嗎?真真假假忠忠奸奸虛虛實實看不透的袁崇煥。他在牢獄裡寫手書的行為,究竟是對我大明一片忠心還是出於為自己洗刷罪名的需要而採取的權宜之策,誰也說不清啊……崇禎反反覆覆地考慮斟酌,肯定又否定,否定又肯定,竟把自己搞得神經又衰弱了。
而此時,一直在袁崇煥、祖大壽事件中斡旋行走的孫承宗覺得皇上優柔寡斷懷疑一切的老毛病又要犯了。雖然他和袁崇煥在具體的軍事見解上常有不同,但他也明白袁崇煥在遼兵當中的崇高聲望。袁崇煥殺不得!大明剛安寧兩天,危險並未遠離,袁崇煥和祖大壽必須力保。遼東離不開他們,大明在事實上也離不開他們,他必須向皇上說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在力保袁崇煥和祖大壽的事情上,孫承宗採取了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方法。先把祖大壽“摘”出來。祖大壽犯的最大的錯誤是帶兵東走,置大明危難於不顧,但這是有原因的啊,那是因為袁崇煥突然被捕,他心裡害怕,加上一夜之間又要受滿桂節制,覺得自己肯定要被皇上所棄,混亂之下,眾兵士叫著要走,他也是腦子一熱,才帶頭走人的。可說到底,他不是叛將啊,皇上聖旨一下,他立刻回兵入關,一舉收復永平、遵化兩地。皇上,祖大壽非但不是叛將,他……他是忠臣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