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第一章簽約,籤來了十年的休戰
1.條約簽訂了,中國進入了條約時代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直接結果是四個條約的簽訂,按時間先後順序,它們是:中英《南京條約》;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西方由此認為,中國進入了條約時代。那麼,我們先了解一下條約要點吧,因為是它們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之旅;給中國開啟了異域的文明之窗;更關鍵的是,某些方面直接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相關:
(一)中英《南京條約》各要點
(1)嗣後大清大皇帝、大英國君主永存平和,所屬華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國者必受該國保護身家安全。
對清政府來講,此條很沒勁。華英人民彼此友睦且不說,英國君主居然與大清皇帝平起平坐了,清國自稱大清,英國也厚顏無恥地跟著自稱大英了,大清皇帝天下共主的虛榮,就這樣被蕞爾小英給掀沒了。還有,中國先天缺少西方社會所謂的契約精神,借用盧梭的概念,中國社會應該是由〃絕對的權威〃(官僚)與〃無限的服從〃(百姓)構成的。雖然盧梭認定這種約定〃無效而且自相矛盾〃,但是誰讓中國知識分子中永遠沒有盧梭這號人物誕生,誰讓中國百姓對於〃無效且自相矛盾〃的約定不亦樂乎地遵循呢?真是不幸生在大清朝啊!'
問題是,英國百姓不接受這種不幸,他們的政府替他們向清政府招呼:俺百姓住爾國者,身家安全爾等負責!這一條咱覺得很過分,可它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常識,更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石。不保護國民的身家安全,那叫什麼政府?於是乎,清政府面對中國百姓,依然可做它的傳統政府,百姓是它的羊羔,宰不宰,如何宰,任由它;清政府面對英國百姓,就得做現代政府了。所謂的現代政府,對內來講,它只不過是國民意願的執行人,是以國民的名義在行使著國民所委託給它的權力,而且只要國民高興,他們就可以限制、改變和收回這種權力!對外來講,按《奧本海國際法》,政府得執行所謂的國際標準規則,也就是外國人的人身待遇問題,〃有一個最低的文明標準存在,一個國家如果不能達到這個標準,即須負國際責任,這是屢經確定的規則〃。問題是,清政府眼裡的夷人,類似畜生,地位還不如它圈養的中國子民,對待他們,何談什麼文明標準和國際規則呢?
總之,大清還是個野蠻政府,英國條約卻愣規定它擔負起現代文明政府的責任,這要求也太高了些。清政府做不到,麻煩也就不斷了。
(2)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清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及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這一條,咱這邊一般簡化為割讓香港,很不尊重大清統治者的情緒。
▲虹橋▲書吧▲BOOK。
第2節:條約簽訂了,中國進入了條約時代(2)
巴麥尊外相原先看中的是珠山,因為有關人士一再向他推薦這個地方,當然他們認為定海也不錯。但是由於律勞卑(William John Napier)、義律(Charles Elliot)都偏好香港,璞鼎查(Henry Pottinger)遂遵從了這些前輩的意願。香港港口廣闊隱蔽,不拘風雨如何都能進出自如,且具有東西兩面各有一入口的極大便利,於是乎,英國最後選擇了香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香港當時也就是一個荒涼的小漁村,清政府倒不見得怎麼在乎它。政府在乎的是,王的自尊與威權。可能是潛意識裡的自我安慰吧,道光在諭旨裡的用語一度是〃贈予〃,條約裡則用成了〃給予〃。〃贈予〃可能更好聽,但是英國人不接受,只給翻譯成〃給予〃。不管怎麼說,〃給予〃比〃割讓〃好聽些。還有,琦善之前籤川鼻草約,僅是準英國寄住香港而已,但是現在的國人都還跟他急。急的原因不外是:要割讓,也只能由皇上親自來!一句話,只准皇帝公然賣國,不許臣子私自授土!失土事小,皇權事大!
(3)英國人民可以攜家眷寄居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貿易通商;大英國君主派設領事住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這一條款,被我們簡稱為五口通商。從此,中國的廣州一口通商制宣告終結。從此,夷婦也可以進入中土了。不過,中國女人跟她們學壞,還得老長的時間才行。別說學壞了,就是接觸一下,都是政治與道德問題。比如浙江寧紹臺道鹹齡的老婆,雖然姓名不詳,但在國門開放之初就與夷婦來往,實屬頂風作案,以至於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