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3/4 頁)
完全就是你寫給王妃私下讀的,連催妝詩都算不上了。所以,此處以賀詩言,絕對不合適!”
李元興怒了:“這不對,這是描寫人間有情的,本王要改一改!”李元興那裡會改,原本就是把一首宋詞硬是沒有背全,弄成了唐詩,這會被逼的下不來臺。只有硬著頭皮強撐了。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李元興唸完這完整版的宋詞,韋挺臉上也不紅了,這種傳世精品放在唐朝就算不被人接受,但詞句美妙卻是值得一讀。
對方那位年輕文士也說道:“殿下高才,這詞牌雖然古怪,但節奏唯美。確是書寫男女之情,是好詞牌。殿下過關了!”
再糾纏也沒有意思了,畢竟這是秦王大婚,不是市井胡鬧。
可是,就在李元興的隊伍重新整隊,向內城而去的時候,世家的幾個年輕人已經開始宣佈他們大勝,他們的突然襲擊卻是逼得秦王殿下拿了內房小情詩還有情詞出來,已是大勝!(未完待續。。)
ps: 沒存稿真可憐,有心想存,卻寫不出來。
最近幾天,都是夜夜到十二點。
大夥們同情同情我。
第266節 催妝詩【三更求月票】
一首《鵲橋仙》成就了長安城一段美談。
清河崔氏之中一位年輕計程車子,在秦王府士子還沒來及上前之時,以一首普通的賀嫁詩逼得秦王李元興連出三首。
兩首詩,一首詞。
特別是這詞,絕對是兩情之絕唱,情詞之經典,自當流傳傳古。
八卦之火熊熊燃燒,卻是不知道這首詞是寫給那一位秦王妃的,自然要八卦一下了。
李元興這邊進了長安城重整隊伍。
秦王大婚應該用什麼樣的儀仗,確實是讓禮部官員頭痛,以大婚而言,秦王身份尊貴,自然應該選擇大儀仗,可事實上正如崔孰禮所說,秦王大婚的規格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李元興這邊的隊伍,三百小太監打頭,手提儀仗之中所用的燈、籃等物。然後就是三百儀仗軍士,旗、幔、扇等。
說到這個扇,大唐儀仗之中卻是極重要之物。
(作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如果在這裡光是展示這個儀仗難免有灌水的意思,沒有幾千字根本無法完整的描述出全套儀仗來,總之這個儀仗隊伍要上千人之多。)
再往後,才是三百鐵甲軍士,李元興騎著馬就在這些軍士當中。
隊伍最後,則是大婚的男主賓客,以及其餘的護衛人員。
李元興的隊伍還沒有到朱雀門的時候,關於那首詩卻已經傳到了七女的耳朵裡。
七女原本大多都以為,秦王殿下是一名修道之士。最差也是一個武將一樣的人物。可誰想卻是這般懂得情調之人,七女心中自然是滿懷期待了。
到了朱雀門的時候,在這裡還有一些觀禮之人,不僅僅是長安勳貴,滿朝文武。就是駐留長安的各國使節也在朱雀門上觀禮。
他們對於這些詩詞只有知道一個皮毛,雖然嚮往,可沒有十幾年的文化沉澱,這詩詞之物還不是他們這些沒有系統的文化體系之人可以理解的。
不過,秦王儀仗之中那三百鐵甲軍士卻是讓他們眼熱的很。
秦王莊有過一次演武,那次展示的是純鋼製作的全身板甲。防禦力驚人。眾使節當時都在想。這一件就是幾十斤精鋼,大唐再富有也不可能製作出大量的精鋼鎧甲來。
可此時,初升的陽光照射大地。
那金光的光芒照在李元興三百鐵甲近衛身上,那些近衛全身鎧甲閃耀著耀眼的金光。
這是秦王莊再一次改進的兩種鎧甲之一。結合了原先明光鎧的樣式。再使用了鱗片甲的編制方法。內套軟皮甲,前後胸為完整的兩片或者三片胸甲,再加上護肩與長腰裙。組成了完整的一套全身鎧甲。
可就這樣的鎧甲,身體素質差一些的軍士當真是用不了。
全套以大唐的重量也要十一斤,放在現代就是十五斤的鎧甲了,穿著這套鎧甲步行幾十裡,對於身體素質差的軍士根本就沒有半點可能。
就是李元興秦王府中的精銳近衛,可以穿上全套鎧甲,加上全套武器裝備。再帶上必須的乾糧之物,一天時間也不過就是步行五十里,否則根本就沒有可能保持戰鬥力。
這三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