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部分(第3/4 頁)
感謝各位書友的投票,打賞。
感謝……
第632節 倭人小策返
陸毛鋒親點了一個近衛,這近衛的刀術實力不亞於白二娃,而且實戰經驗更加的豐富。
站在廳中,倒是沒有立即出手,而是先指點了刀術比武的禮節,這才作了一個起手勢,那蠻小子有些笨拙的行了禮,雙手高舉著刀用力的斬了過來。
第一刀,是打算試一試對方的力氣。
秦王府近衛也雙手握刀迎了上去。
只聽一聲清脆的響聲之後,近衛竟然連退五步,那蠻小子卻了是絲毫不動。
再戰,秦王府近衛已經用上技巧,僅一個四兩撥千斤就讓蠻小子手忙腳亂了,更不用說粘刀術,滑刀術,背刀術等高階技巧了,五個回合之後蠻小子的刀就被挑落一旁。
“很好,力氣不作,動作敏捷。很不錯!”李元興開口稱讚了一句。正在思考著如何賞,那蠻小子卻學著剛才一條輝的大禮也跪下:“刀,學刀!”
李元興深思片刻後點了點頭:“可以,不過學刀非常苦。而且你必須經歷磨練才能夠得到師傅的認可,如果你學有所成,本王賜秦王府百刃之長河名刀予你。”李元興又想了想後對陸毛鋒說道:“把他交給一刀。”
“一刀!”陸毛鋒驚呼聲。
李元興依然點了點頭。
陸毛鋒施禮退到一旁,然後對那蠻小子說道:“還不快趕緊謝恩,你的師傅是秦王府第一刀客,大唐上下皆稱之為一刀。因為很少有能夠成為他一刀之敵的高手。謝恩吧!”
蠻小子漢話不行,僅僅在船上學了這一個月。
還是一條輝又給他解釋了一遍才趕緊行禮。
“很好,他叫什麼名字?”
“尊貴的秦王殿下,我大和國奴隸、佃農等是沒有姓氏,也沒有名字的。”一條輝代為回答。
李元興聽後說道:“既然有機會作本王近衛,總是需要一個名字的。”
在李元興思考的時候,蠻小子大叫著:“願姓近衛,願作忠人!”
或者這就是一種緣份吧。蠻小子的名字就叫作了近衛忠仁,成為倭島近衛家族的始祖,日後近衛家更是五大倭島名族之首。
三十個倭人。除了近衛忠仁被留在秦王府。其餘的人都送去了學堂。
當真是一種巧合,倭島歷史上五大攝家,近家氏、一條氏、二條氏、九條氏、鷹司氏竟然這些姓氏全部出現在這三十人當中,都是他們自己挑選的姓氏。而且卻是極為巧合。要知道倭島歷史上這些姓氏是在幕府時代才出現的。
是從原藤原氏分裂出來的各個分支。一直到戰國時代才更加的壯大。
在給倭人們賞賜,並且送回長安城之後,李元興對陸毛鋒說道:“去告訴一刀。只要這倭人忠於本王,就好好給他教刀法。有一天他會為本王征戰,會成為本王手下的利刃。四月初出兵之時,一刀跟在本王身旁,讓那近衛忠仁也跟著。”
“是,殿下!”
李元興親自見倭人,這就已經表示出足夠的重視。
至少秦王什麼身份,什麼人。自然不需要李元興親自去解釋,他們在長安待上半年一年的,自然就會明白,大唐的秦王是什麼樣的身份了。
當天下午,一條輝等二十九人就去長安禮部御學司應考。
給他們的限制只有一句話,就是不許說出他們是來自倭島出雲的,只能說他們早些年來到長安城,就留在長安之中了。
雖然不明白,但一條輝等人依然還是會遵守這條規則的。
一條輝等人來到御學司的時候,這裡已經有許多人在排除了。
看這些人的打扮,一條輝等人知道這些一定是和自己一樣來自倭島的,只是他們看起來很窮,衣著最光鮮的一人也不過就是粗麻布外面加了一件下等絲綢的外衫罷了。
倭人崇拜強者,是典型的論強者為尊的觀念。
他們的忠誠有兩個極端,一個是極端的忠誠,這極端帶著其非常客觀的條件。比如家主死,家主之下重臣一般會跟著一起去死,因為換一個家主他們得不到現有的地位,所以會選擇一起死,換一個忠名與尊嚴。
飛鳥時代的倭人,還沒有到後江戶時期,甚至是明治時期那種瘋狂的如宗教一般的狂熱式忠誠。
而另一個極端的忠誠就是,只忠心於非常強大的人,就是強者為尊的心態。
這一點體現的最強烈就是在倭島的幕府中期的戰力時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