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第3/4 頁)
執。”有來接應的大唐帝國安全司官員給了李元興一份情報,李元興翻開一看,地點竟然是在三州交界處。
鄭州、洛陽、許州,三地交界之處的縣上。
上縣!正六品下的縣令級別,這就代表著這個縣的產出,人口,稅收都非常高。
“老孫,帶兩人入城,屈老將軍的命要保下。”李元興對孫老道說道。
“貧道盡力!”
“屈突老將軍的命數看來過不了今年,多保一天算一天。順便問一問,他還有什麼沒有完成的心願,本王幫他完成了。”李元興聲音不大,孫老道聽完只是點點頭,道了一聲道號後,帶著兩個得力的助手進了洛陽城。
秦王到了,屈突通的長子屈突壽已經接到了情報。
五十多歲的他,帶著親兵就要出城,卻是他弟弟拉住:“秦王殿下不入城,必是憐愛洛陽百姓。你現在提及父親之事,不好!”
屈突壽用力一握拳頭,重重的砸在柱子上。
“某不提,秦王殿下到,某不出迎就是大不敬!”
“兄長切記,不可多提雜事!”
(這裡要說明一下,一直以為屈突通是姓屈的。今天又查了些資料,這位老將軍是複姓屈突,屈突為漢字複姓,沿自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一個外族姓氏,屬於鮮卑宇文部的庫莫奚族,與契丹同部。北魏孝文帝時曾將之改為屈姓,到西魏時又恢復為屈突氏。)
屈突壽出城的時候,正好遇到孫老道進城。
領著孫老道來了屈突通床前,孫老道一搭脈:“準備老衣吧!”
準備老衣,在唐長安的風俗當中,一語雙關。一則說,人已經支撐不住了,要在人死僵硬之前,換上壽衣。二是沖喜,古長安就是壽衣沖喜一說,買來沒有用上自然就是大喜了。
“老神仙,已經準備好了。晚輩請教,秦王殿下怎麼說?”
屈突壽算年齡,不比孫老道小,還能大上幾歲,卻自稱晚輩。這是對孫思邈的尊敬。
“命數!”孫老道施了幾針後又說道:“不能急著讓人醒了,調養幾日,三日後左右可醒。”
聽到這話,屈突壽一禮:“某去見殿下!”
屈突壽出城,李元興的隊伍已經繞過洛陽向孟縣前進,洛陽城與孟縣距離四十三里,孟縣屬於洛陽管理。
就在李元興過洛陽的時候,突然大雨傾盆。
“殿下,要不在洛陽休息一夜!”陸毛鋒在旁邊說道。
“進!”李元興只說了一個字,陸毛鋒一咬牙向著隊伍大喊一聲:“騎!速進!”下完令,然後對身旁的親衛說道:“速去隊首,如果道路難行,改下馬步行。”
冒著大雨,李元興的隊伍繼續前進。
走了不到十里多遠,李元興的馬車車輪陷在泥裡,眾親衛下馬要來抬車,李元興在馬車上站了起來:“給本王備馬。”
春雨貴如油,可雨太多,這就是災了。
李元興剛剛騎上馬,一小隊騎士趕到:“殿下,有急報!”
“講!”李元興的體力遠不如整天操練的軍士們,更何況是秦王近王軍又是唐軍精銳中的精銳。李元興能少說一個字,就少說一個字,能儲存一份體力,就儲存一份體力。
“殿下,有人誤導了我們的情報。許州那裡的是出了水災,但卻是極小。百十人堵了堤就擋住了水,淹了百十畝田,根本就不是個事。孟縣那裡,也有一區河堤出了問題,但同樣不是大問題。”
“情報是屈突通手下的人送來的,會有誤?”李元興有些不解了。
“殿下,我們收到這個!”雷騎的軍士將一個竹筒交給了李元興。
李元興開啟一看,卻是吉縣縣令的手書。
“好,竟然連本王都不放在眼中,不是孟縣,而是孟津縣!”李元興氣的臉色發白,僅僅一字之差,相距就是幾十裡。
孟縣在洛陽東四十三里,孟津縣則在洛陽以北不到二十里。
“改道,孟津縣。速叫阿史那杜爾重點巡察,調各縣民夫作好準備。”李元興快速的下令,然後翻身上馬,命令加快行軍速度。
李元興的隊伍繞了一個大圈,剛剛來到靠近黃河邊的一個小鎮。一聲炸雷在空中響起,雨更大了,低處的路都已經無法行進,李元興被幾個親衛拉著,拖著,上了一處高地,只看著低處的路已經被水完全淹沒了。
又是一聲炸雷響聲,雨如瓢潑!
“陸毛鋒,我要情報。”李元興大喊一聲。陸毛鋒應聲帶人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