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第2/4 頁)
為李淵突然出現,而且這副打扮。李淵發愣是因為他正好聽到大漢朝不立秦王。
“父皇、太上皇……”眾人趕緊起身行禮。
“我聽聞遼東大捷,特來祝賀我兒二郎。卻聽到你們在說秦王,某驚訝!”李淵大步進殿,就坐在李元興的身旁,伸手在李元興的手背上重重的拍了幾下:“五郎,你很好!”
高儉又重頭說了一次,李淵聽著微微點頭。
“大漢朝不設秦王,臣以為,漢立國之初,立國之帝,心中亦對秦之始皇有著一種敬畏,加之國都就在秦地,所以不設秦王。之後各朝,無論是自封的,還是受封的,他們在辱沒……”高儉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他們在辱沒大秦!”
秦之威武,天下共識。
長孫無忌也介面說道:“某以為,秦就代表著秦之敢戰,秦之鐵血!”
王及善有不同的意見:“秦、晉、齊、楚。為春秋戰國之最強,所以一字王之尊貴,則源自這四個封號。自前隋起,“周、魯、趙、魏、梁、燕、代、韓、宋、吳、越”也是一字王的封號,自然是考自春秋戰國之時。”
“某認同!”崔君肅也發言說道:“春秋之是,諸子百家興。才是我中華文明之輝煌之始,之前雖然有夏、商、周。特別是夏朝,僅僅是剛剛脫離蠻荒之始,詩、書、禮、樂之始,才是文明之始!”
李元興聽著之時,卻在悄悄的按下了錄音機。
聽古人論史,果真有著不同的感覺。
崔君肅又說道:“秦大興,秦為第一統。但秦王是什麼,這層意義怕是此前無人提及!”
說罷,崔君肅起身向李二一禮,又向李元興一禮後,這才說道:“聖上為秦王,為大唐征戰四方。五郎為秦王,為大唐日夜操勞,威服四海。某當以為,在我大唐,秦王才算真正有名稱之外的意義!”
李二一拍桌子:“某當以為,身為秦王,自當征戰四方,一統天下!”
李二沒有用朕,而是自稱某。
此時,李二的心就象是他曾經身為秦王之時,那種狂熱,那種熱血。
李淵慢吞吞的站了起來,先是站在李二面前,又站到了李元興面前,再一次又站在李二的面前,同樣慢吞吞的說道:“朕立大唐,天下各反王就如同戰國之時,亂!朕立二郎為秦王,就是想二郎如大秦,掃平海內,中華一統!”
李元興也站了起來,向著李淵一禮,向著李二一禮,又向眾臣一禮。
直起身後,李元興再次衝著李二一禮:“皇兄,臣遞告退,請皇兄允許臣弟借信使送回來的官印、人頭一用。”
“為兄允了!”
“臣弟告退!”李元興施了一禮,又向李淵施了一禮:“父皇,兒臣告退。”退後幾步後,李元興又停下了:“父皇,天池之事既然是父皇負責,父皇就不能懈怠,還有幾日天池盛會,如果有準備不足,兒臣就斗膽向父皇問責了。”說罷,李元興這才離開。(未完待續。。)
ps: 這一章節,算是私貨了。
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李元興為什麼會是秦王。
秦王在作者我心中的意義!
第367節 驅逐【第一更】
【今晚十一點到家,明天必有加更】
李淵被李元興出門前的話說的愣住了,指著空空的門說不出話來。
李元興卻又掉頭回來了:“皇兄,臣弟剛才忘記一事。臣弟請求驅逐不受歡迎的人,大唐並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想進入大唐的邊境,自然需要得到大唐的允許。大唐的盟國與朋友可以自由出入,那麼敵人呢?”
李二還沒有來得及回答,李淵就指著李元興罵了:“混帳五郎,朕上太上皇!”
“父皇,秦王府有一個制度,叫作工作責任制。父皇憑著幾天的熱情要去搞天池之事,那麼天池盛會就交給父皇了。可父皇中途卻回宮只圖享樂,那麼兒臣問父皇,如果大唐天下的臣子,大唐天下的百姓,都這樣由著性子來,會如何。”
李淵被李元興問的愣住了。
“臣弟彈劾父皇,翫忽職守。請皇兄裁決罰俸一年,公示天下!”
“為兄準了。”李二說罷,指了指禮部。
禮部尚書王及善心中暗笑,這李氏兄弟狠呀,這就是借李淵而收拾那些佔著位置不幹活的官員呀。
好吧,清量冗餘,也是天英閣透過的決議了。
“聖上,秦王殿下所言甚是,臣附儀!”
“哼!”李淵倒也反應過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