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第2/4 頁)
麼樣子。
下龍灣,這裡有許多村落,還有一個不算小的碼頭,這碼頭上停靠著幾十艘雙桅帆船,細長的雙桅帆船,差不多就是三五丈長,能裝貨二三十噸左右的海船,這種海船可以說就是大唐這個時代的主流海船了。
當然,這是李元興假如沒有來到大唐,這就是主流海船。
“殿下,馮都督的艦隊發訊號,詢問是否要開始攻擊。”
李元興輕輕的搖了搖頭:“命令馮盎部退到一旁,命令所有戰艦不要動。旗艦上前,一側炮門全開,對準敵營寨左側一里無人處,兩輪齊射。”
對準敵營左側一里無人處?
裴喜完全不明白這個命令的用意,要知道開一炮就要好幾百文錢呢,這兩輪齊射就是十幾貫錢,不往敵人頭上打,只往空地上打。
可命令就是命令。
兩輪齊射!!!
以單邊三十六門炮的火力,炮隊的校尉立即就領悟了這命令的用意,全部選擇火光十足的散彈,再加上一些燃燒彈。方園五里的地面上被炸的寸草不生,整片的樹林、海邊的石頭,所有的一切都被毀滅。
別說是那營寨之中的人,就是大唐自己人都沒有見過這樣的火炮密集齊射。
此時的火炮要比起攻打平壤城的時候,強大數倍。
無論是視覺上,還是心理的震撼,讓許多人在顫抖著。
“告訴那什麼天海王,讓他來見本王。在甲板上擺上桌椅吧!”李元興懶洋洋的說著。
火焰的示威在李元興眼中,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科技發展到現在,只有三場戰爭還需要消耗一些腦力,一是中南半島的熱帶叢林,二是吐番的高原反應,三是大食人的宗教狂熱以及長距離補給。
除此之外,根本就沒有能夠與大唐一戰的敵人。
任何人想進攻大唐本土,只有大唐選擇讓他怎麼死,而不是他選擇如何進攻。
李元興下完命令,裴喜立即就派人下船。
那個過去傳話的校尉下船之前追問了一句:“要是對方不來怎麼辦?”
裴喜被問住了,要真的是一個死硬怎麼辦。這個要回去請示一下嗎?
“算了,還是我先去吧!”校尉沒管裴喜的反應,縱身從船舷跳到了吊板上,然後再借手吊板把他放在小船上,有專人將他送到了岸邊。
校尉的顧慮根本就不存在。在他站在海灘上的時候,就有一個人把自己五花大綁的送了過來,嘴裡咬著一根木條,木條兩邊的細繩繞過脖子,然後就是粗繩綁在自己的雙臂之上,大步向著校尉走來。
這個人他非常明白,從那些船靠近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一定敗了。
逃嗎?逃走之後那裡老少婦孺怎麼辦?
報仇,就憑他們十幾條小船,對方最小的一條也不是他們能夠對抗的,那有五六十丈長的鉅艦,想拼死爬甲板都不可能,拿什麼去反抗。
甲板上,李元興身上穿的不是秦王袍服,而是一件極簡單的,大唐款式的圓領衫。
“姬姓、趙氏。說起來的,你的祖上是始皇的堂兄弟。當然,算是遠房了。但同為姬氏皇族之後,而且你自己的祖上,無論是受封,還是自封。也是南海王,或者叫作南越武王。在始皇死的時候,也自己單幹了。”
那位自綁上來的人呆呆的看著李元興。
他實在猜不出這個人是誰,這身打扮比船伕高貴不到那裡去,身上不是絲綢,只是細麻布衣。全身上下找不到一件貴重的裝飾品,也沒有半點感覺值錢的東西來。
李元興查百越的資料,是真正下了功夫的。
還是後來李嵐姍提醒他,百越人怎麼可能懂得稱王,敢稱王的一定是漢人。
可這漢人又是誰?
又查證了許多資料之後,李元興才確定,這很可能就是趙佗的後人。否則,一個呼嘯山林的土匪,就如同王霸那樣,會自稱把子,但絕對不會自封為王。
“後,劉邦稱帝。趙佗上書:佗本漢人,親戚、墳墓皆在於漢。今反本俗,欲據於此,與漢抗衡為敵,豈不謬哉。且夫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惟漢帝寬仁受人,民皆樂從。”背到這裡,李元興停下了:“這一段太長,唸完了也沒什麼意思。”
“秦,秦王殿下!”那位終於反應過來了。
李元興點了點頭:“本王受封大唐秦王,天策上將。”
卟通一下,那位腿一軟跪倒在地了。
“趙佗降漢,趙家有些人不服氣,所以趙家在那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