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3/4 頁)
大唐皇帝親自出迎,這已經是極隆重的禮節了。
李靖下馬,卻沒有看到李元興在迎接的隊伍之中。
贊文,凱歌,儀仗。百官道賀,應該有的,全有的,這幾乎就是大唐最高禮節的凱旋榮歸了。因這是大唐皇帝李二登基之後,第一個大戰役,而且勝的那麼完美。至於什麼戰略目標,就讓他見鬼去吧。
真正懂戰略目標的,全大唐有幾個人。
百姓看的,只是勝負,只是殺敵多少。
迎接大軍的禮儀整了足足一個時辰,參加儀式的眾將校們興奮的數次歡呼,程咬金咧著嘴幾次都要衝到李二面前,他有話要說,而且有許多話說要。三次被秦瓊擋住,一次被李靖瞪了回來。
最後一次,李二一個眼神,然後輕輕的搖了搖頭,程咬金才總算放棄了。
程咬金想幹什麼?
李二非常清楚,都說程咬金是個混人,可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混人。他一定會有李元興打抱不平的,而且肯定還會是有理有據的。
在回長安的路上,兵馬副元帥李靖有資格與大唐皇帝同車。
“五郎沒有來,對外宣稱是病了。給士家那邊的資訊是五郎很不滿,很不痛快,因為他要求給傷兵榮歸的事情被拒絕。”李二一邊回應著道邊歡呼的百姓,一邊對李靖說道。
李靖輕聲問道:“真正的原因是怕軍中有人搗亂了這榮歸的儀式!”
“明天五郎要殺人,你們助他。藉口從王君廓身上下手,晚上的時候朕派人將細節告訴你,其他人藥師去安排。然後,你安撫知節等人,在長安老實幾日,然後去秦王府,有要事需要知節與敬德去辦!”
“臣領旨!”李靖回應了一句。
李靖心中卻是明白,李元興提前回到長安,看來也不容易 ,與世家惡鬥數日。
不見血的拼殺,比真刀真槍的更加的兇險。
入了明德門,百姓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參加榮歸的將校軍士全部是精選的,身材健壯英武,鎧甲鮮亮,步伐整齊。
這份威武,帶給長安百姓一份安寧。
這份威武,帶給異國使者一種震撼,也是一種威懾。
這才是大唐鐵軍,從某個意義上來講,讓傷兵榮兵,那麼大唐的臉面何在,難道在榮歸之時,讓傷兵殘兵展示他們的傷口嗎?還是讓異邦人嘲笑大唐呢?
在歡呼的百姓當中,也有一些衣衫襤褸之人,也有手腳殘缺之人。
秦王召集大唐天下傷殘之兵去秦王莊,這個訊息已經傳偏了整個長安,這些殘兵來這裡是想看一眼秦王,因為榮歸這樣的大事,身為天策上將的秦王不可能不出現。
可誰都沒有想到,秦王卻不在榮歸的隊伍之中。
當隊伍接近朱雀門的時候,李靖突然轉身跪在李二的面前。
不用說話,也不用解釋,李二笑了,輕輕的揮了揮手。李靖的頭重重的磕在地上,然後轉身下了馬車,手中長刀,整個隊伍在李靖長刀出鞘的瞬間,整齊的停下了,沒有人再往前邁出一步。
“解!”有數百個傳令兵同時高呼。
大軍解甲!
李二緩緩的閉上了眼睛,如果李元興不是秦王,如果秦王不是李元興,如果換個人。朕一定會殺了他,因為實在是太讓人睡不安穩了。
接下來的事情,李二不用看也知道,這是大唐軍士對秦王的回應。
整齊的解甲之聲,八千**上身的精壯漢子。每個人身上都有著一條條的傷痕,這是男人的功勳,這是大唐軍士的功勳。
秦瓊,身上密佈著一道道,傷痕疊著傷痕。
程咬金的身上還有血痕,那樣的重傷,是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痊癒的。
整個長安瞬間安靜下來,沒有了歡呼聲,甚至都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議論著。
鼓聲響聲,一聲聲的敲在人心深處。
李二心中冷笑著,彈劾吧,世家們不會,士族中其他人也不會,因為朕沒有發話,因為朕信任秦王李元興。可是李氏皇族會,他們會害怕,害怕一個同樣是皇族的人擁有麼大的權利。
此時,就是一個儀式,大唐軍士向大唐天策上將,秦王李元興宣誓效忠的儀式。
這是一個在大唐皇帝允許下的儀式。
李氏皇族沒有理由不怕,因為他們的存在感會越來越低,他的在朝中的權勢也會被李元興全部搶走,李氏皇族如果不反擊,那麼朝堂之上李元興就會成為李氏皇族的代言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