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4 頁)
道或者不知道的,如同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等等,這天下真的是世家的天下嗎?世家的實力居然如此龐大,恐怖!
在竇輔的疑惑和深思中,眾人踏上了回吳郡的道路。因為冰雪,道路難行,為了不至誤了歸期。於是,一行人決定改走水路。在這個時候,再次顯示了世家強大的實力。僅僅用一晚時間,便將車船等一切所需物品準備妥當。
當晚眾人只得在江水岸邊休息,閒來無事。蔡琰便央求蔡邕講典故,蔡邕拗不過愛女,便指著江水道:“此江何名,爾等可知?”
竇輔答道:“此江名舜江!相傳五帝之一的虞舜為避丹朱之亂,來上虞,率百官治江害,因而得名!”
蔡邕笑道:“輔兒所言不差!可知此江還有一名?”說完望著眾人。竇輔不知,而眾人亦搖頭,皆向蔡邕請教。
蔡邕道:“此江亦稱曹娥江!相傳順帝漢安二年,在五月初五rì迎cháo神伍子胥,曹娥之父親曹盱立於船頭“撫節按歌、婆娑樂神”時,忽然一個怪浪打來,將船打翻,曹盱落江身亡。時年14歲的曹娥,晝夜沿江號哭,至七rì,她亦投江,後竟抱父屍出。眾鄉人驚異,哀其孝女,就紛紛出資買,將其屍葬於江岸。後在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縣長度尚,悲憐其義,為之改葬,命其弟子邯鄲淳為之作碑。”
眾人聽聞後,皆唏噓不已。為其孝義感動,亦為其結局感嘆。這時,那陸府門客,道:“先生有所不知!度尚原請會稽郡魏朗撰文,當時魏朗才名卓著,一向以治學嚴謹著稱。然而,當他閱過邯鄲淳的文稿後,認為其文遠勝自己,遂用其文。”
蔡邕等聞言後,道:“壯士如何知曉此等事?”
那門客道:“那魏朗乃是會籍魏家已故家主。此時,吳會各家皆知!”
蔡邕感嘆道:“此碑文老夫聞名已久,可惜一直未能一見!”
那門客笑道:“先生無需感嘆,此碑就在前面不遠。”
聞此言,蔡邕激動不已,忙讓其帶路。
不一會,便來到了‘曹娥碑’前。但因天sè已晚,看不清碑文字跡。蔡邕便以手摸碑文,用此法閱完全文。閱完之後,讚歎不已,遂在其背面刻下了著名的八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這也算是我國最早的字謎了。
刻完之後,眾人皆不解其意,唯有竇輔看的目瞪口呆:原來這詞是蔡邕寫的!可是曹cāo和楊修怎麼可能看到。傳說這辭不是他們解的嗎?曹cāo一生都未能征服江東!不可能踏足會籍!難道又是三國演義騙了我?
而蔡邕見到竇輔如此神情,遂問道:“輔兒何故如此,可知為師所書何意?”
竇輔還在神佑狀態,呆呆道:“絕妙好辭!?”
一行人不知所以,可蔡邕卻是無比震驚,隨即狂喜道:“老夫此生無悔,有此弟子,夫復何求!”
聽到蔡邕此言,眾人方才明白,竇輔所言,竟然解開了字謎!
在眾人的讚歎中,蔡邕的狂喜中,竇輔的呆滯中。一行人離開了會籍,踏上了前往吳郡的海船。
一直在呆滯中的竇輔,見到海船,又受驚嚇,反倒恢復過來了。忙問道:“此船可以入海?”
那門客答道:“那是當然!大雪封路,唯有走海路。此去沿舜江而下入海,再北上,經海鹽,由東江直至吳郡。只要再行三十餘里便可進城!”
蔡邕感慨道:“向來有‘北人騎馬,南人架舟’之說,今rì一見。才知此言不虛!”
竇輔望著茫茫海濱,看著這熟悉又陌生的景象。嘆道:果然滄海桑田啊!千年的時光,足以改變一切!這條寬闊的東江,一條從蘇州經太湖通向大海的水路,在後世早已不見蹤影!而後世繁華的大都市上海,此刻卻還沒有形成!不是真正身臨其境,是永遠無法知曉這種心情的!在這茫茫歷史長河中,變幻了多少時空,泯滅了多少故事!人真的好渺小!
雖然時光歲月變遷,但是八卦的心永遠不變!當竇輔在船上感慨之際,竇輔的才名伴隨著蔡邕的字謎,已經迅速傳向吳會!那快到何種程度呢?在吳郡,人未到,名已顯!
只兩rì便到吳郡。當下船時,唯有竇輔安然無恙,眾人皆不同程度暈船。畢竟是走了一段海路,雖說是近海,可是風浪也不是河流可比。其中,最離譜的是典韋,有兩名船員抬下船的。路上強者,到了水中就成了軟腳下了。
竇輔見到典韋如此,而船員們吃住皆在船上,不由感慨:人的技能與其生存環境有直接關係!再想到數十年後曹cāo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