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2/4 頁)
竇輔不明白荀彧似乎又變得彬彬有禮,但卻又很有距離感,前後差異如此之大,必然是有原因的。只是,一時之間,竇輔不知道他究竟是何原由。
在竇輔思索之際,荀彧突然停下腳步,回身問道:“敬德方才因何事嘆氣?”
竇輔疑惑,便道:“輔近日將啟程往雲中赴任,因愛惜張羨及賴恭人品才幹,本欲招攬二人,不想…”
竇輔話未說完,荀彧接著說道:“不想他二人都拒絕敬德,不知彧猜的可對?”
竇輔惋惜道:“不錯,正如文若兄所料,這二人皆不願隨輔赴任!”
荀彧笑道:“敬德可知二人為何不願隨行?”
竇輔搖搖頭,說道:“二人皆言家中無人照料!”
荀彧問道:“敬德可相信?”
竇輔並未答話,不置可否。荀彧並不在意,說道:“敬德,故土難離啊!他們這是怕將來客死異鄉啊!”
竇輔好奇道:“客死異鄉?故土難離?”對於竇輔這個後世之人來說,似乎沒有這些觀念,故而實在無法理解!
荀彧點點頭,接著說道:“敬德看之前在婚宴上,江東世家與荊湘世家彼此不服,暗中較勁,便該知曉。地域之間的隔閡,如同鴻溝,並不是如此輕易可以消除的!”
竇輔不住點頭,說道:“原來如此!難怪二人拒絕的如此乾脆!想來是輔將此事想的過於簡單了。多謝文若兄指點!”
荀彧謙遜道:“敬德無需如此,只是舉手之勞。若要言謝,亦該是彧多謝敬德才是!若非敬德仗義援手,此刻彧與叔父等,恐怕皆遭不測矣!”說完,荀彧低頭沉吟,似在思考,又似猶豫。只片刻,荀彧對著竇輔說道:“敬德,若想招延人才,必先有根基!若在轄地內招攬人才,則事半功倍。幷州民風彪悍,必多勇士,敬德可招納之。另戲志才有經天緯地之才,望敬德善用之!”說完,荀彧施禮後,飄然而去。
竇輔正在消化荀彧之言,同時深深疑惑,荀彧此行到底是為了什麼?故而連荀彧離去都沒有發現。
竇輔自然不知道為什麼,如果他知道的話,一定會後悔死。只因荀爽原本是將荀彧帶到竇輔婚禮來,就是想將荀彧推薦給竇輔,結果荀彧並未相中竇輔。可在這次蠻兵叛亂中的表現,讓荀彧又對竇輔似乎感興趣了。這才有方才那一幕,荀彧試探竇輔志向。結果,竇輔的回答,自然不會令荀彧滿意,所以,荀彧失望之餘,準備離去。可是想到竇輔已經多次救出荀彧等人,荀彧不願受人恩惠,這才會走到一半停下來,有了之後的一一段對話,算是點撥竇輔,還了他的人情。
而第二日荀爽一行人便啟程離開了。而竇輔則留了下來,只因竇輔安排龐德將自己部曲中受傷的送回零陵寨中。同時,再挑選些精銳,來補充自己部曲。另外,也是讓龐德帶信回去,向胡騰胡華等人報個平安,免得他們擔心。而對於在最後時刻,援軍趕到。竇輔一直覺得太過巧合,曾今
這一次大戰,竇輔勝的極為僥倖,而且過程極為艱險。稍有不慎,就是滿盤皆輸。此次勝利,確實有運氣的成分在內。若在最後時刻,援軍再晚來片刻,竇輔所整合之部隊,就將被打爛了。
只是,這一切的成功真的只是來自於運氣嗎?在實際生活中,運氣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所謂好運,其實就是機遇。機遇亦是偏愛有準備的人。若非竇輔一路籌謀,一路苦戰,不惜以身犯險。如何能有如此局面,使得援軍一到,立刻擊敗蠻兵。成功可不光光是靠運氣的,畢竟是需要自身努力的,所謂好運也只是在最後也最關鍵時刻推動一把,使得竇輔獲得最終的成功。只是,也並不能忽視之前一路的努力。從另一方面說,若不是竇輔之前收服了戲志才,又安排了張芝兄弟北上送信求援,亦不會使得援軍來的如此之快。
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竇輔對援軍能如此快速到達,非常驚奇。便在事後向王睿請教,王睿從領兵將領處得知,是戲志才假託竇輔名義,要求都尉即刻出兵武陵。都尉在將信將疑間,派人過江打探,所過江之人都杳無音訊。這時都尉才重視起來,忙組織人員備戰,只要郡守與刺史命令一到,即刻出兵!可是,這些人都被困武陵,如何有命令下!
而在這關鍵時刻,張芝兄弟到了,拿出竇輔親筆信,且告知都尉,刺史等人全部被關押。而在這種情況下,都尉自然是荊州職位最高的,這才,火速出兵,前來營救。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看似是運氣,實則是竇輔運籌帷幄後的必然結果!並不是用好運就可以輕易解釋的。
而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