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時間,竇武等聲望rì隆。
而這些回到地方的黨人,卻受到了隆重的接待,鑼鼓鞭炮齊鳴。雖然他們都不再做官,但是天下人越發敬重他們。他們品德高尚,時人稱君子,有“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外號:
三君指竇武、劉淑、陳蕃三人,為“一世之所宗”,即值得世上人學習的榜樣;八俊指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佑、魏朗、趙典、朱寓八人,為“人之英”,即人中英傑;八顧指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範滂、尹勳、蔡衍、羊步八人,為“能以德行引人者”,即道德可以為他人榜樣的。八及指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八人,為“能導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導其他人學習三君等榜樣的。八廚指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八人,為“能以財救人者”,即不惜家財,救助有難者的。當時世人以這些人為君子,朝中大臣自公卿以下,都畏懼被他們指責貶損,皆登門拜訪他們。
李膺在回去前特意到竇武府上一聚,並與竇武相約,待其孫三歲便送去陽城,由李膺親自教導。併為其取名為“輔”,意為國之輔臣。望其長大chéng ;rén後輔佐聖上,中興大漢。
願望是美好的,但是一切真能如竇武,李膺期望的那樣嗎?
於是,一切彷彿又回到正常軌道之上,桓帝繼續在宮中與美人同樂。而宦官們則越發絹狂!當時,李膺的徒弟穎川人荀爽寫信給李膺,苟爽這封信的中心意思:就是要他老師“屈節以全亂世。”可是,生逢亂世,像李膺這般名滿天下而又與宦官有著國仇家恨的人,即使“屈節”也免不了殺身之禍。何況,李膺這種人又怎麼會“屈節”呢?
一切都在繼續醞釀中。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
終於在當年冬天發生的一件事為界點,徹底順勢爆發了。
公元167年冬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rì,漢桓帝劉志崩於德陽前殿。年三十六。。戊寅,尊竇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桓帝一生寵幸萬人,未有子嗣。太后與宦官及群臣商議。竇武召侍御史河間劉鯈,參問其國中諸王子侯之中可有賢者,鯈稱解瀆亭侯劉宏。遂徵立之,是為靈帝。拜竇武為大將軍,常居禁中。帝既立,論定策功,更封竇武為聞喜侯;子竇機為渭陽侯拜侍中;兄子竇紹為鄠侯,遷步兵校尉;紹弟竇靖為西鄉侯,為侍中,監羽林左騎。
竇武已經大權在握,他會如何處理與宦官的關係,李膺陳蕃等人命運又將如何。本書的主人公,終於正式登場了(終於輪到老子登場了等的花兒也謝了)。yù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注:劉志的諡號為“桓”,《諡法》上說:“克敵服遠曰桓。”chūn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便是此諡號。三國蜀漢名將張飛死後亦是諡號為“桓侯”。只是,桓帝得此諡號,實在不敢恭維。
第九回 誅宦官遲疑至敗 謀忠臣劫帝矯詔
() 上回說到桓帝崩,迎立新君解瀆亭侯劉宏是為靈帝。表竇武等功臣,封竇武為大將軍,因靈帝年方十二歲故請太后臨朝聽政,由大將軍竇武輔佐朝政。同時因陳蕃是三朝老臣,後在輔佐靈帝登基時,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穩定朝堂局勢竇太后又下詔陳蕃為太傅,嘉獎其輔弼先帝,出內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封蕃高陽鄉侯,食邑三百戶。可陳蕃堅辭不受,前後寫10餘次奏章。最後,竇太后只得作罷。
這rì,剛下朝回府,竇武就召集子竇機及侄竇紹在書房密議。
竇武當先開口道:“現新帝即位,因其年幼,雖說由為父秉政。可卻舉步維艱。為父看似貴為大將軍,大權在握,實是孤掌難鳴啊。因迎立新帝有功,曹節等宦官亦是加官進爵,勢力更是龐大。似此,汝等有何見解!”
竇機首先開口,道:“父親!先前先帝在時,因宦官誣陷,故李膺等大人皆被禁錮。現新帝登基,父親主政,何不將其召回,以為臂助。且他等與宦官亦是水火不容,必能響應父親號召,為父親所有。”
“吾兒所言大善!為父這便書信與李膺等諸位大人。”竇武大悅道。
竇紹接著開口道:“叔父!太傅陳蕃,忠義之臣,且素有剷除宦官之心!至新帝,老大人已是四朝元老,國之柱石。叔父若能與老大人共圖大事,何愁宦官猖獗!”
“紹兒見解不俗!汝父泉下有知,定當欣慰。好!明rì便請太傅過府一聚。”
翌rì,下朝後竇武邀陳蕃來家中小聚,陳蕃欣然前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