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頁)
竇輔拉典韋坐下,說道:“此物乃是汝父,親手交給小弟的!”說完,便將當年典忠如何救自己脫險,以及如何戰死的情形說給典韋聽。說完後,竇輔悲傷道:“故而典大叔乃小弟救命恩人,小弟亦答應典大叔,為其尋訪後人,加以照顧。典大哥不可再以恩人相稱!”
典韋靜靜聽完竇輔的話,虎目含淚,突然站起來,對著北面跪下,重重磕了幾個頭,道:“父親,孩兒不孝,直至今rì才知父親被jiān人害死。今後必定為父親報仇!”
竇輔亦陪著典韋跪下,面北而言:“典大叔,蒼天有眼,今rì竇輔在此得見典大哥,今後必當生死不離。典大叔在天有靈,可以安息了!”說完,轉身對典韋說道:“典大哥,大叔因為救小弟而死,小弟對不起大哥!”
典韋忙拉起竇輔道:“恩人切莫如此說,某家是粗人,不懂什麼聖人之言,但是某也知道,什麼叫做知恩圖報!父親乃是報恩,死得其所,某隻恨那些害死父親的閹人!”
竇輔忙道:“典大哥切莫再稱呼小弟恩人了。折煞小弟!直呼小弟名字即可!”
典韋堅持道:“這怎麼可以,某家父子兩條人命,皆得賴於恩人族孫,方才得活。如何能直呼恩人姓名!若父親還在,必定不會同意!”
二人堅持不下,一旁陳珪出言道:“二位何必各執己見。大將軍對典忠有恩,典忠對竇輔有恩,竇輔對典韋有恩,以在下看來,二位何不兄弟相稱?”
陳珪一番話,令竇輔茅塞頓開,拉著典韋跪下,面對芒碭山,道:“高祖有靈,為吾兄弟見證,今rì竇輔願與典韋結成異姓兄弟,從此共輔漢室江山,禍福與共,生死不負!如違此誓,必遭天譴!”
竇輔說完,對著典韋道:“大哥!大哥莫非瞧不起小弟?”
典韋被竇輔如此一說,忙道:“怎會看不起恩…兄弟!”言罷,亦起誓道:“高祖有靈,為某家兄弟見證,今rì典韋願與竇輔結成異姓兄弟,從此共保漢家江山,禍福與共,生死不負!如違此誓,必遭天譴!”說完後,抱著竇輔道:“兄弟!”
竇輔亦激動道:“大哥!”
一旁蔡邕,陳珪亦欣慰的看著二人。待二人結拜後,繼續上路。陳珪權且充當嚮導,沿途不停為諸人解說。這時,陳珪又道:“前面不遠處便是蕭縣了,此乃從兗州入徐州的必經之路啊。吾等在蕭縣休息,明rì便可到家了!”
竇輔聽陳珪提到兗州入徐州,想起自己記得曹cāo最後滅呂布時,好像就有夜奪蕭關。於是開口問道:“此處可有名叫蕭關的?”
陳珪仔細思索一邊後,道:“在下只知蕭關在西北關中,此地卻並無名為‘蕭關’之地。”
竇輔疑道:難道又是我記錯了?怎麼自己知道的和真實歷史差距這麼大。
而此時,陳珪繼續道:“老夫對天下地貌雖不敢說了若指掌,但是對關中及中原之地貌還是明瞭於胸,只因早年遊歷天下,固然知曉。且太史公曾書:東函谷,南崤武,西散關,北蕭關,四關環繞護衛長安。蕭關便是關中通往塞北之咽喉。武帝有鑑於此,在北地郡,分出一部,設立安定郡,蕭關便屬安定郡!”
竇輔記在心底,對陳珪更為佩服,道:“世伯,對荊襄,巴蜀,江東可熟悉?”
陳珪慚愧道:“天下何其之大,老夫便是窮極一生,亦未必能走完啊,且耗資巨大啊,呵呵。對於巴蜀確實不熟悉,聽聞蜀道艱難,不曾去得。至於荊襄到是去過,只是不曾過江遊歷荊南。聽聞南方蠻夷眾多,多山林瘴氣,當年伏波將軍亦飲恨啊。這江東嘛,到去過,水網密佈,rìrì坐船,坐的老夫頭暈啊,且江東地廣人稀,又多山越為禍。再者,天下名山大川,雅士名流盡皆在中原及關中,老夫何必去那些險惡之地!”
說話之間,便到了蕭縣,眾人當晚就在縣城居住。
夜間,竇輔一人在院中思慮:原來在這時代大部分人心中,都以為荊南,巴蜀是蠻夷之地,而江東亦地處偏僻。難怪群豪,都yù問鼎中原呢。哎,今後我的路在哪裡呢?又該依附於誰呢?曹cāo?劉備?孫權?真是頭痛啊!
第二rì,眾人一早便上路,陳珪告知大家今rì便能到家。午後便過彭城,傍晚時分到了徐州治所下邳,也就是陳珪家鄉。
一行人說笑著進城,卻見城中一處宅子起火,門外一群流民正在與家丁搏鬥。這時,遠處一隊人馬走來,為首一人,濃眉大眼,相貌堂堂,開口道:“爾等眼中還有王法嗎?全部拿下!”
眼前之人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