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三十歲的心理學 > 第4部分

第4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家有邪神初長成大夢歸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籃球夢之揮手之間我的番茄日常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師弟病弱幼崽?不,是世界天災!世界第一天才神奇寶貝:神奧開始【後續】快穿:戲精大佬又去拯救男主啦快穿之攻略了男二怎麼辦韓隊點名要你,刑警新星別想走掙脫綠空變身失落公主,我在新手村賣核彈海島求生:我能召喚海賊人物獲得槍神祝福的我,竟變成了女生全點悟性?當然要學遍天下武學火影:系統認錯主角後我覺醒了!傾盡天下攜手山河乒乓:師承張藏獒續寫國乒榮耀歐希樂斯的日記

自己,因而只能透過別人來確信自己。

對自己不可動搖的信任對我們所有人都非常重要。當對自己有所懷疑,或面臨無數艱難的考驗時,自我信任會幫助我們堅強地走下去。但是像霍克這樣無法相信自己的人們,在面對其他人的評價時會不可避免地有所動搖。現代版“彼得?潘們”一直需要透過外部來確認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他們會對他人的話語或評價做出非常敏感的反應。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美國出現了無法融入到成人社會的“大孩子”群體,同時彼得?潘綜合徵也開始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問題。可以說,激烈的生存競爭造成了無法互相信任的社會風氣,不確定的未來帶來了恐懼和無力感,這種現代社會特性全部摻雜到一起後,就形成了世界性的社會問題。

彼得?潘綜合徵正在日益擴散。

因為全世界的青年就業市場正在萎縮,招聘單位日益減少,大學畢業後無法找到工作的年輕人也在日益增多。為了擺脫絕望的境地,這些人便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懷裡。儘管已經成年,但是這些人不想承擔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與義務,他們不想從父母的懷裡走出來。就像阿瑟?米勒的《推銷員之死》中威利?洛曼的孩子們一樣。

作為推銷員,主人公威利?洛曼除了“博得好感”以外,對人生別無他求。對子女的過分期待與保護,使得他的子女無法適應這個社會,直到35歲還要依賴父母,他甚至會以自殺的方式讓子女們得到保險金。

現代版“彼得?潘們”也是在父母用汗水換來的物質豐饒中成長的一代。這類人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依賴父母,父母當然也會為子女的事情奮不顧身,甚至會去子女的單位找那些曾經教訓自己子女的領導理論一番。在這樣的環境中,無法自食其力、無法承受失敗、喪失人生目標的“彼得?潘們”的出現也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彼得?潘綜合徵的擴散,也可以用英國的動物學博士布羅姆?海爾的“幼形成熟”假設來解釋。按照他的主張,人類不是從猿人經歷數百萬年的進化後繼續進化,而是正在向猿人的幼兒形態或胎兒形態進行逆進化,即進化成為彼得?潘。這是人類開始集體生活後,隨著相互依賴程度的提高,給予他人好感就可以得到他人照顧的幼兒特性得到進化的一個科學性假設。

根據這個假設,在非常困難的環境中長大的人,會比其他人成熟得更快。因此,被迫要自食其力的人群與幼兒化距離較遠。相反,社會更加富裕的話,成員們的幼兒化程度也會更加嚴重。社會保障制度越健全,國家對公民生活的負責程度越高,該國家公民就越無法感受到變得更加成熟的必要性。像彼得?潘一樣可愛,或像灰姑娘一樣刺激他人的保護本能,以及在他人眼裡變得更加可愛、更加幼小,博取他人好感將會成為這些人的生存戰略。

在現實中,彼得?潘的生存也離不開他人的犧牲與保護。隨著年齡的增加,現代版“彼得?潘們”會患上憂鬱症,這是因為他們將會失去青春,不再惹人喜愛,必須接受只能自食其力的冷酷現實。

。 想看書來

9。害怕成為大人

我那還是高中生的女兒十分不情願成為大人,她問我——

“為什麼一定要幹活呢?”

是啊,如果能夠不長大那該有多好啊。那樣,我們都可以不幹活,可以永遠生活在開心和充滿趣味的世界之中;不用每天早起,不用在上班路上擔心今天會不會遲到,不用在公司討好上司,不用一直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出事,不用費心思去想今天要吃什麼穿什麼,不用每個月都那麼辛苦地去還貸款;想離開時可以毫不猶豫地離開,想睡就睡,想吃就吃,想玩時可以盡情地玩……能夠這樣的話該有多好啊?

“如果有不用幹活也能過得開開心心的地方的話,我一定會第一個跑過去。”我對女兒說。回答了女兒的問題後,我跟她一起好好想了一下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地方。當然,如果一直保持純潔、天真爛漫的童心的話,這種不用幹活也能夠過得開開心心的地方的確存在。

第一個方法就是自己獨自前往荒島。河裡流的是牛奶,所有的樹上都長滿了好吃的果子,不用擔心溫飽問題,也不用擔心冷暖,更不會有危險,那是像樂園一樣的荒島。

“如果有那種地方的話,不能和朋友或家人一起去嗎?”女兒反問我。

我告訴女兒說,如果人多的話我們就得制定誰去摘水果,誰去擠牛奶,誰收拾垃圾等一系列秩序與規則。定完秩序後,我們還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為君愛與時光經年不遇絕命遊戲主動快樂噬魂天下放過地球吧他還是個孩子[綜影] 作者:衿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