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冷,揚起溫和的笑容。我伸手覆上他的眉,勸道:“禛,不要裝出如此可怕的表情,你不是這樣的人。”
“你知道我是什麼樣兒的人麼?”他淡淡的問。
我點頭回答:“脾氣急躁,總用冷漠偽裝自己。”
他笑了笑,輕撫著我額前的發。
還有,矛盾利用著我的人,這句話如魚刺鯁喉,無法說出。
注:
1。《清實錄》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條。上御乾清宮東暖閣召諸皇子及滿漢大學士、學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入,諭曰:……
後世皆言康熙此諭旨為遺訓,但統觀全文,隻字未提儲位繼承人,此處存疑,僅作參考。
2。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十二日,(上)命皇十四子固山貝子胤禎為撫遠大將軍。語見《清實錄·聖祖實錄》卷二八一十月丙辰條。
3。《清實錄》康熙五十七年十月甲子條。
其五十五 用晦而明
更新時間2008…2…25 10:18:00 字數:3158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事)
十二月十三日,他隨了皇帝出京謁陵1。。我閒著無事,與秋蟬、紅鸞二人在屋裡玩升官圖2。。
三人擲了色子,熱火朝天的定了進士、捐班的出身,待要投第二擲,聽得門外劉希文來報:“主子,二舅老爺家的大少爺來了。”
驚訝的看著不遠處進了院門的少年,我放下手中的色子,笑著對秋蟬、紅鸞說:“我們也不用投色子玩升官,眼前這位就是正經的進士出身了。”
秋蟬、紅鸞羞澀的掩嘴輕笑,我湊到她二人身邊,輕聲打趣:“將你二人說給我家進士爺,如何?”
“可沒道理的話兒,侄少爺才多大年紀的人。”秋蟬紅了臉,輕唾道。
我眨眨眼,忙說:“熙兒今年有十八了,正是為了娶妻來京的呢。”
秋蟬心急駁道:“年紀倒是合適紅鸞呢,主子幫她說去。”紅鸞急得滿臉通紅,我三人笑作一團,見了熙兒進來才作罷。
“幾年未見,都比我高了。”我迎上前,拉著侄兒的手高興說道。
侄兒欲俯身給我行禮請安,我只不許,輕聲說:“又沒有旁人,我們還照家裡的稱呼……”
“小姑姑!”我話未說完,他倒先喚出聲。
“熙兒!”親熱地互相喚著,我倆哈哈笑出聲來。
二哥長子熙略小我些,自哥哥元配那拉夫人故去後,交由我阿瑪代為撫養,因自小聰明無比,甚得家人喜愛,實為阿瑪最中意的孫兒。
康熙四十八年二哥哥外放四川巡撫時,才隨去成都。雖然多年未見,但我倆自小一塊長大的情分卻未因時間、距離的增加而有絲毫改變。
秋蟬看茶後,我打發了室內隨侍的下人,只我二人在屋裡自在說話。
幾日前接到二哥繼室差人送來的家信,得知侄兒一行這月到京,急忙備下各色禮品,只等來人相聚。
談話間,奇怪侄兒怎的沒有隨來的家僕,心裡疑惑,不由得開口詢問:“我聽嫂嫂說哥哥遣了家人魏之耀與你同來,怎的不見魏之耀在旁陪著?”
侄兒微笑著回答:“魏之耀出去辦事了,他差了個小廝陪著我呢,小姑姑放心,熙兒這麼大的人了,還能走丟不成?”
雖聽熙兒如此輕描淡寫,我仍有些不悅,免不了開口責道:“這魏之耀也忒放肆了,放著小主人不管,只差個小廝跟著,若出什麼事,他如何擔當得起?”
侄兒拿起茶盞略飲了一口,笑對我說:“小姑姑別怪責魏之耀吧,他前些兒才被小叔叔打呢,哪裡還敢放肆,這次確是我阿瑪差他辦事的。”
“你說小哥哥打了魏之耀?”我看向熙兒,心裡暗驚哥哥在川省的情況,忙說,“那定是魏之耀的不是了,不然小哥哥絕不會這樣行事。”
“小姑姑說的是,魏之耀仗著阿瑪是一省督撫,竟對知縣無理。小叔叔見著便狠狠教訓了一頓,如今我們府裡下人個個規規矩矩,俱不敢狂妄放肆。”
點頭贊同小哥哥的做法,我說道:“方才還想著讓你把魏之耀招來,我代你阿瑪好好兒管教管教呢,現下聽你這樣說,竟不用了。”
“小姑姑就愛瞎操心,”侄兒自小見識我管理家中事務,好笑打趣,“這天高皇帝遠的,小姑姑還要跟我回成都管教家僕?”
“若由我管你家裡事,絕出不了在外無理的放肆奴才。”將一盤製作精緻的糕點遞至侄兒面前,我指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