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牛頓三大定律。
而碳基生命跟矽基生命的星際戰爭結束後,碳基生命獲得勝利,碳基生命的領袖決定在宇宙中設立一個真空帶,阻止矽基生命的復辟。在設定真空帶之前,需要檢測行星生命體的文明程度,只清掃低階文明。
當這群外星人來到地球時,選中了小鄉村的這幾個學生,學生們大聲喊著老師臨死前教的定律,透過了測試。
總而言之,就是這個鄉村教師跟一群孩子,挽救了地球。小說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主人公李寶庫,另外一個則是遙遠的銀河系星際戰爭。
李寶庫是一個苦命的人,他三歲時父母雙亡,在另一個鄉村教師的撫養下長大成人,而這個鄉村教師卻因為幫他攔住餓狼而喪命。
順利存活下來的李寶庫毅然從外面的世界中回到鄉村,繼承了鄉村教師的職位,開始教授起學生的所有科目來。
但不幸患上食道癌的李寶庫只能給孩子們上最後一課了,林翰慢慢回憶著,而這幾萬字的內容就一字不落的出現在他的大腦裡面,清晰得可怕。
林翰坐在電腦前面,雙手飛快的在鍵盤上面敲擊著,選擇這篇小說去參加徵文就是為了名次,如果連《鄉村教師》這種質量的科幻小說都得不到認可,那他就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定位。
很多時候,寫好一本小說、一篇散文、一段小詩並不需要太多花哨的技巧,只需要用好一個點就足夠了。
這本《鄉村教師》最讓林翰覺得驚訝的就是結構,整體構造很清晰,用了大量的對比寫法,將重點突出來。
窮困潦倒的瀕死鄉村教師是拯救地球的傳道者,無法享受教育資源的鄉村學生成了拯救地球的英雄,村莊的渺小與地球的龐大形成對比,但另一方面地球的渺小又跟碳基生命的強大構成對比。
短短的小說裡面有大量的對比,鄉村教師的故事是常見的,這樣的報道數見不鮮,但是放在了宇宙這個大環境裡面,加入科學幻想的內容後,就有些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
在這一篇小說裡面,跳到地球之外去看人類,用一個高遠的視角來審視自身,這是隻有科幻小說才能做到的事情。
想要在科幻界成名,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記憶點,現在科幻小說雖然種類繁多,必須要讓人眼前一亮才行,《鄉村教師》有這樣的實力,可以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用這篇小說來奠定基礎,林翰完全可以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發展勢頭。
腦海裡面有完整的小說,敲擊鍵盤不需要怎麼修改,所以他下筆的速度相當快,順便還認真修改一下人物的對話,讓他們更加符合各自的身份。
林翰家就是在農村,他從小在一個鄉村小學讀書,班上學生比小說裡面稍微多一些,但自從他小學畢業兩年後,學校就被拆掉了。
所以對於這種生活深有體會,能給出符合人物性格跟周圍環境的對話來。
當然,標點符號什麼的也比較重要,這是體現作者嚴謹性跟專業性的地方,要是連標點都不會運用的人,很難讓人相信他能寫出好文章來。
噼裡啪啦的敲擊鍵盤聲不絕於耳,林翰的手速並不快,但勝在不用思索,所以一個小時還是能寫三千多字。
每個兩個小時就從椅子上站起來活動一下脖子跟眼睛,然後繼續碼字,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差不多六七個小時之後,他終於把小說給寫下來了。
儲存文件,一字一句的稽核,看看有沒有錯別字,確認無誤之後才開啟電子郵箱,傳送給《科幻世界》雜誌公佈的投稿電郵後,林翰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耐心等待,過不過稿都不會是短短几天的事情。
現在他很慶幸自己沒有選擇當一名網路作家,不然每天都要保持寫作,那簡直就是巨大的折磨。選擇做傳統作家,在寫完一本書之後就能休息很長一段時間,而且是有靈感就寫,沒靈感就放在一邊,只要不被編輯花樣催稿。
喝著咖啡,從下午一直寫到晚上,林翰活動了一下自己的脖子,他覺得自己的生活似乎相當豐富多彩,為了能夠更好的瞭解這個世界,他開啟那有些老舊的電腦,開始搜尋起自己的名字來。
畢竟原主好歹也算是娛樂圈的風雲人物,雖然現在已經不成模樣,但透過媒體來了解原主的經歷,這種體驗很微妙。
曾經的林翰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每天按時上下班,在空餘時間則是努力發展著自己的那點小愛好,看科幻小說,跟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討論、分享。
從來沒想過一覺醒來就會變成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