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1/4 頁)
推門進去門上的小銅鈴清聲悅耳,如此老闆就知道有客人上門了。
“鍋你即娃。”老闆是個中年男人,個子不高,穿著比較隨意,就是普通的t恤加短褲,腳上穿了一雙木屐,走起路來“噠噠”的響。
“又割……”梁山皺起眉頭剛想說話就被曲文給捂住了嘴巴,因為關燕妮聽得懂普通話。
“幾位客人想要些什麼?”透過關燕妮的翻譯,曲文明白了他的意思。
不過說真的曲文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些什麼,因為對島國文化不是很瞭解,所以對他們的古玩知道的並不多。
“先隨便看看。”曲文說道,關燕妮翻譯完老闆也沒在說話,靜靜的站在旁邊任人觀賞他店內的藏品。
粗略的掃了一眼室內的藏品,其中有很多都是茶具和民俗用品,瓷器書畫也不少,還有相當數量的佛教用品跟西洋器。
店內的東西很多,上上下下擠得很滿,所以走路的時候要比較小心,走到一個約為二十厘高的瓷器罐子前停了下來。
上邊的釉色跟花紋很漂亮,以藍綠黃三色做底,在上邊繪著三朵盛開的菊花,綻放得格外的妖豔。
“關小姐你是學古藝術品研究的,能跟我們說說這件是什麼嗎?”
關燕妮蹲下身子很認真的看了下,說道:“這件應該是九穀燒描金花卉瓶,九穀數是島國的一種名瓷,燒是華夏語中陶瓷的意思,因為九穀燒的發祥地在島國九穀因此而得名,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年左右的歷史。在華夏明末,華夏彩繪瓷器傳入島國迅速發展,然後在眾多制瓷流派中,古九穀彩繪廣泛吸收了華夏及島國的彩繪精華從而製成了最富魅力的九穀燒。在當時,高檔的九穀燒製品常常被本藩作為對外交往中的禮品贈送。”
“九穀燒的工序非常麻煩,經過採石、粉碎、篩籮、沉澱、成形、烘烤、素燒、繪畫、施釉、燒製、彩繪後再燒製等十幾道工序完成。古九穀燒瓷質溫潤,配色強烈,運用紅、黃、綠、紫、青等五種顏色,構圖大膽,線條自然流暢有力,形成豪放秀麗的獨特風格。然而在十七世紀,古九穀燒突然銷聲匿跡。直至八十年後,隨春日山窯的建成才開始了‘九穀復興’時期。明治年間,九穀莊三創立了自己的風格而成為當時的主流。”
關燕妮緩緩說道,說得非常的清楚,讓人能對九穀燒的工藝和風格特點一目瞭然,曲文聽著心中暗想自己算是撿到了個寶,有關燕妮在能很大程度加深自己對島國古玩的瞭解。如果關燕妮現在說要加價,曲文也會毫不猶豫的答應。
二十世紀什麼最難得?
人才!
關燕妮說完轉頭對曲文笑考有點像是在考驗的意思:“曲先生你也是學古玩的,雖然這不是華夏陶瓷器,就你對陶瓷的瞭解,你說說這大致是什麼年代的做的?”
又來了吧,每一個剛見自己的人都喜歡這樣考驗自己,難道年紀輕一些就不能成為專家。
不過曲文真的不是很懂島國瓷器,在沒有靈覺的幫助下看了半天仍然不敢胡亂推斷個大致時間。最後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放出靈覺,憑靈覺察覺到上邊只有一團淡淡的白色靈氣凝聚。
試探性的問了句:“我說錯了你別笑我,我想應該是十九世紀實到十九世紀中的作品。”
關燕妮睜大了眼睛有些驚訝的看著曲文:“曲先生你真厲害,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同為陶瓷器,採用的材料不同,做法不同,燒製工藝不同,繪圖不同就會有很大的差別。看曲文的樣子應該對島國瓷器沒有太多的瞭解卻能夠在很短時間內說出正確的製作時間出來,這那能不讓關燕妮感到驚訝。
“我也是胡亂推測的,可能是我在國內看陶瓷器太多的原故,雖然做法工序不一樣,但總還是有些共同點,這能從包漿上看出來。”
“包漿,什麼是包漿,曲先生你一定要教我!”關燕妮看曲文的眼神過於熾熱,就像是要把他吃了的樣子。
陶晶瑩站在旁邊很不舒服的小聲嘟噥了句:“才認識兩天又把別人的心給偷了。”
以曲文的聽力自然能聽見這句話,但是裝樣沒聽見的樣子,這個女人千萬別惹她,否則就別想有清閒日子過。
撓了撓頭對關燕妮說道:“包漿就是陶瓷和各種古玩上面的這層光,在我們的祖國又稱‘黑漆古’,它是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澤或土埋水浸,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射線的穿越,層層積澱,逐漸形成的表面皮殼。一般包漿都會顯出滑熟可喜,幽光沉靜的感覺,它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