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4 頁)
失望,拿回銀飾簡單的謝了聲便轉身離開。
大媽一走,另一位中年男人走了上前,手中抱著一支玉如意,對曲文恭敬笑道:“曲大師,我可是專程從新界跑過來找你的。這是我早兩年在古玩市場淘回來的玉如意,當時覺得是明清時期的東西,可是買回來又後覺得上邊的紋理不夠清晰,沁色太深,怕是買到了假貨,所以今天拿來給你幫看看。”
曲文聽見又笑了笑,但凡聽說有免費鑑定,收藏愛好者們的腿腳總是特別勤快,從新界到中環就算開車最少也要三十分鐘,這一路上帶著件又細又長的玉如意,就不怕會碰碎,那怕是碰掉一個角也不值得啊。
“恭喜你,你這件玉如意沒買錯,是件很開門的清中期寶貝。”曲文看了下後對中年男人答道:“玉如意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但是以明清兩代居多,尤其是到了清代,人們對玉越來越重視,從而出現了大量用整塊玉料雕琢而成的如意。期間的玉製品做工通常都比較細緻,圖形繁雜,所用玉材也非常講究,而你這件就是典型的清中期製做風格。”
“再來我們說說這件玉如意的沁色,你剛才不是說沁色太深怕有問題。其實不對,這是乾隆時期的一種做舊手法。先將玉器用鐵屑拌勻加熱,再用熱醋淬浸,等十多天後埋入地底,數月之後取出,玉器表面就會出現橘皮紋,如同漢代古玉一樣秀美。因為這是乾隆時期一位無錫名叫阿叩的工匠所傳,故而稱為‘叩鏽’。因此我判斷這是件乾隆時期的清代玉如意,價值嘛,應該在六到八萬港幣之間。”
聽曲文慢慢講解完,中年男人笑得合不攏嘴,看樣子他淘來時應該沒花多少錢。
“謝謝曲大師,謝謝曲大師。”
“不用客氣,下一位。”
“下一位。”
“再下一位……”
短短兩個小時,曲文就幫忙鑑定了四五十件珠寶古玩,平均每兩分鐘一件,速度可謂極快。加上趙海峰的桌前也排著長龍,整個下午瑞麟珠寶行的展位變成了會場內最熱鬧的展位。
可是超高的人氣並沒有為陶晶瑩帶來多好的業績,不過在曲文說過後之,勉強在臉上擠出一絲笑容,總算是賣出了兩件中檔首飾。
休息了一會正準備給下一位顧客鑑定東西的時候,突然聽見趙海峰招手叫了聲:“阿文,你過來看看這個。”
曲文對趙海峰的鑑定能力非常瞭解,不敢說大師,最少也是專家級,很好奇是什麼東西讓他都吃不準備。走了過去先調侃道:“怎麼了,也有東西能讓你吃不準?”
趙海峰迴頭白了曲文一眼:“你少說句風涼話行不,先看完這件五彩再說。”
第九十六章 天價五彩(二)
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的品種之一,製作過成是在瓷器上用多種彩料繪畫圖案,再在彩爐中經770~800c的低溫二次燒造而成。成品五彩外形觀上會呈現出玻璃狀的堅硬質感,所以又稱為“硬彩”。
曲文隨即拿了張椅子坐到趙海峰身邊,仍是先用目測並沒有馬上放出靈覺。細細的觀望著桌面的一個形似撇口花瓶的瓷制器物。
從外觀來看,整件器型高約三十厘米,廣口、長勁、扁圓腹、喇叭狀的足底微微外撇,上中下部分別有三對類似於戟的扶耳。而觚口及頸外部繪滿纏枝花卉紋,從頸中部到中腹又繪有穿花龍紋。底足白釉上書青花“大明萬曆年制”六字雙行楷款。
“這件應該是觚吧?”曲文小聲說道。
觚是古代用於盛酒的一種酒器,最早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時期,外形與長頸花瓶相似,但不是花瓶。
趙海峰點了點頭:“恩,真要給它定名,應該是五彩龍紋出戟花觚。不過這是件熟坑,上邊的五彩和青花已經有些暗淡,所以不好分辨是那個年代的器物。”
“熟坑”是指出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經過他人盤玩傳世的東西。因為曾經在土裡掩埋過又經後人盤玩,所以在摩擦的亮光處又保留有少許的土鏽,從外觀看很容易和“傳世古”混淆。
除此之外還有“生坑”,就是指剛剛出土地的東西,按國家規定倒賣生坑文物是被禁止的違法行為。另外還有“水坑”和“幹坑”,水坑一般指物品埋藏地底下具有較為豐富的水源,所以器物受沁一般較重,被侵蝕性也非常大。幹坑則指埋藏在相對缺水的地方,物品的沁色與水坑不同,大多都出自於氣候乾燥的北方。
如果是按這件觚下方的印款來判斷,應該是大明萬曆年的東西。可是上邊的五彩色料與青花經過長年的人手把玩已開始變得暗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