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賀見(第1/3 頁)
自受了春獵叛亂之驚,回鸞後又雷霆處置完譽王一黨,梁帝越發覺得身體每況愈下,支撐不來。御醫們次次會診之後,雖然言辭圓滑,只說安心靜養無妨,但觀其容察其色,梁帝也知道自己情況不妙。人越到老病之時,越覺得性命可貴,所以就算萬般丟不開手,梁帝也只得無奈地先丟開再說,東宮監國的御旨便由此而發,明令凡皇帝不升朝的日子,即由太子在承乾殿代他處理日常政務。一開始,梁帝還有刻意試探、從旁品察的意思,後來見景琰行事謹慎公允,沒有因此膨脹狂妄的跡象,漸漸便放了一半的心,除了逢六日召三公六部重臣入內攬總稟報一次朝中大事外,其餘的日子竟一心只圖保養續命。
由於對政事有處置權,也由於大局粗定,蕭景琰這個東宮太子的位子,坐得可比他的前任穩得多,但同時,也要累得多。有時在承乾殿聽取了大量奏報,批閱完成堆的摺子後,還要在自己宮中接見重臣,合議一些難決之事。
如今的朝廷六部,基本上都是這一兩年新換的尚書,只有兵部尚書李林,還是前太子在位時的舊人。那一年私炮坊爆炸事件中,他曾經上折給靖王扣過私挪軍資的罪名,雖然那樁事情最後以靖王反而得了讚譽為結局,但不管怎麼說,反正是得罪過人的。所以在前太子被廢,靖王地位漸升的過程中,李林自然是想盡辦法曲意彌縫,可無論他怎麼努力,都一直沒得到過蕭景琰的任何回應。太子奉旨監國之後,李林覺得自己的仕途只怕就此到了頭,每日裡戰戰兢兢等著東宮收拾他,等了許久也沒動靜,反而當庭接到一項重要差務,要求由兵部負責,提交帝都周邊駐軍換防的改制方案。李林揣摸了半天,也拿不準這位太子殿下什麼意思,直到被戶部尚書沈追冷冷嘲諷了一句之後,才突然意識到這個主子不一樣了,與其先揣摸上位者的心思,還不如先把事情辦好。他作了這麼多年的兵部尚書,對於朝廷兵制的上下情弊其實相當地瞭解,拋開黨爭不談,能力原是夠的,此時下了決心,更是把全副精力都投了進去,十日後擬出方案上奏,在朝議中竟大受好評,只修訂了個別細節條款後,便轉呈皇帝下旨施行了。主君的認可和同僚的讚譽,帶給多年來陷身於黨爭的李林久違了的滿足與愉悅,而對於顯然沒把過去嫌隙放在心上的新太子,他的感覺也由以前的惶恐懼怕,轉換成了現在的忠敬畏服。
“說起來,黨爭真象是一場噩夢,雖然有些人已經困死在了這場夢裡,但幸而還有些人是可以醒過來的。”在東宮偏殿,剛議完一件政事的沈追感慨道,“其實大多數人在仕途之初,所懷的還都是濟世報國,光宗耀祖的志向,不過官場氣象汙濁,漸漸蒙弊了人的心智,未免隨波逐流了。殿下在更新朝中氣象之時,也肯放些機會給這些人,實在是仁德啊。”
“不過這樣的機會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給,有些人心性已成,只怕難改,”蔡荃素來比沈追激進,揚眉道,“天下賢士尚多,留出些位置來給那些未受玷染的寒門學子,豈不是更好?”
“無論寒門豪門,但凡學子,都有進階的途徑,朝廷只要能不分門第地給出公允二字即可,不能矯枉過正。要知道,為官為政,經驗還是很重要的,新晉官員在品性和銳氣方面雖然佔優,經驗上卻難免差了些。”
“誰是天生就什麼都知道的?多給些磨礪的機會,自然會老道起來。”
“那也要時間啊,”沈追擺了擺手,“就比如駐軍換防改制這樁事吧,李林的年資,不是擺著好看的,我想換誰來辦這件事,只怕都不能比他更周全更能切中要害。”
“我承認兵部的方案很好,但這只是個案,不能推及大多數人。年資和經驗這種東西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一年頂人家十年,可有些人守著一個位置十來年,還是什麼都不知道。凡事不能一概而論,必須逐一勘別才行。”
“可是天下州府,各級地方官員這麼多,沒有統一的制度和標準,如何逐一勘別?這成百上千的朝廷臣子們,哪兒勘別得過來啊?”
“難辦就不辦了嗎?篩查人才,選賢與能加以任用,本就是帝王最主要的一件事,現在尸位素餐的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太子主政,新朝當然要有新氣象。”
蕭景琰一直很認真地聽著兩個最倚重的臣子辯論,此時方皺一皺眉,低聲道:“蔡卿慎言,哪有什麼新朝?”
蔡荃也立即反應出來自己說錯了話,忙起身謝罪道:“臣失言,臣的意思是指……”
“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以後小心些。”
“是。”
蕭景琰正準備讓兩人繼續談,殿門外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