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廷辯(第1/3 頁)
今天的分割線一定要看,不可以跳過,看過之後不看更新也可以,因為只更了一點點,情節基本沒向前動彈~~
這裡主要想向各位讀者說明一下近期的寫作計劃與一些需要大家體諒配合的事項。
首先近來更新變慢,並非我在存稿,而是由於四五月份的外出計劃實在太多,除了節前那一次以外,七天假期中也完成了短途旅行兩次,五月下旬還會因公事出國半個月。頻繁出差的後果就是工作會積壓起來必須加班完成,以至於整個五月我都不能安心寫稿。
因此,原本與編輯討論的上架準備也相應地延後(當然,以本書目前慘淡的收藏來看未必真的能成功上架,就算勉強上架也多半仆街~~~呵呵~~~),我很羞愧自己不是那種才氣橫溢的作者,寫作速度慢而耗時,思路斷了也很難續上,為了不過多降低本文的質量,請容許我暫停更新至月底回國。
不過大家放心,在沒走之前,我不管再忙也一定不會玩的。我會利用這段時間修改前文中的bug和前後設定不一致的地方(這個還要拜託大家幫忙找哦),同時對不滿意的章節進行大修。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按起點的程式,舊章修改也會在書架上顯示為已更新,所以請大家小心,如果顯示更新的章節是118章以前的,那就是我在修文啊,不要飛速地衝過來發現沒有更新後罵我騙人,海姐姐很小氣,每次被罵都會鬱悶很久的~~~
請支援了我這麼久的各位書友們再多堅持一下,不要因為這個殘破的五月對海姐姐失望,至少也要等到兒童節我回來哦~~~
————————————————————————這是眨著星星眼期盼的分割線——————————————-
可是飛流當天並沒有在密室中等到靖王,因為蕭景琰根本不在府中。西門發生的那場血鬥,城防營雖然事先不知情,但也不至於事後還象瞎子一樣。很快,靖王便接到了關於懸鏡司押運重犯進京,在城門口遇襲的報告。不過由於懸鏡司直屬御前,自成體系,常常不通知相關府司自行其事,靖王一開始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只是吩咐巡防營統領歐陽激留心,如果懸鏡司要對劫囚失敗後逃匿的案犯進行圍捕,那麼除非有明旨,否則必須透過巡防營來協調行動,不得隨意擾民,之後靖王便出門探望重病垂危的皇叔慄王去了。與當初默然無寵時不同,蕭景琰如今的身份與以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到慄王府探病的其他宗室朝臣們見了他無一不過來寒喧,應酬盤桓了一番後,已是午後。這時歐陽激來報,說是懸鏡司方面沒有任何聯絡,但也沒有擅自在京中進行搜捕,倒象是對逃逸的案犯不放在心上,反而集中大部分府兵,重重封鎖看守新押進城的那名重犯。
到這時靖王心中才升起一點點疑慮,細想了半日,也想不出那名重犯可能與近來什麼事件有關。但他素來與懸鏡司有隙,知道派人去問也是自討沒趣,再加上今年年尾祭典由於沒了太子,很多儀程都變了,梁帝命他與譽王雙親王陪祭,他又跟譽王不同,多年沒有進入朝堂高層,很多這方面的禮儀都不太熟悉,請了繼任的禮部尚書柳暨親自在內書廷教習他,現在正是最忙的時候,因此儘管疑惑,到底沒有去深查,叮囑歐陽激繼續追探訊息後,便進內書廷去了。
修習了近一個時辰的禮儀,靖王雖然一點都不累,可柳尚書六十多歲的老人已經氣喘吁吁。他是中書令柳澄的堂弟,出身世族,朝中一向人望不低,對所有的皇子從來都沒有差別待遇過,靖王也從未曾特意籠絡過他,只是此時體諒老者體衰,便藉口要請教歷朝典章之事,請他坐下歇息,沒料到聊來聊去,竟聊得十分投機。
其實這裡靖王佔了一個便宜,那就是他素來給朝臣們的印象都是決毅冷硬,只諳武事,不曉文治的。但事實上靖王幼時在宮中受教於母親與宸妃,稍長後又由皇長兄祁王親自教養,底子並不薄,只不過當年被那個飛揚任性、英才天縱的赤焰少帥林殊蓋了全部的風頭,從來沒有引人注意過罷了。祁王逆案發生後的十來年,蕭景琰確實對朝堂產生過極為厭惡的情緒,因而被父皇也被他自己放逐在外,有所荒廢。但不管怎麼說,他也曾是宿儒執教,名臣為師,與林殊同窗修習,且功課不錯的人,如果只是簡單地以武夫來評定他,自然不免在深交後驚詫意外。
聊到近晚,靖王才離開內書廷,在宮城外湊巧遇到了蒙摯,順便問他知不知道懸鏡司抓捕來的是何人,蒙摯根本毫不知情,兩人只交談了兩三句,便各自散了。之後靖王便直接回到了自己的王府。可惜就在他進臥房的前一刻,第三次進密室敲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