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宮羽(第2/3 頁)
側的出口望去,因為以前宮羽姑娘少有的幾次大廳演樂時,都是從那裡走出來的。果然,片刻之後,粉色裙裾出現在幕邊,繡鞋尖角上一團黃絨球顫顫巍巍,停頓了片刻方向前邁出,整個身影也隨之映入大家的眼簾中。
“嗚……”演樂廳內頓時一片失望之聲。
“各位都是時常光顧妙音坊的熟朋友了,拜託給媽媽我一個面子吧,”妙音坊的當家媽媽莘三姨手帕一飛,嬌笑道,“宮姑娘馬上就出來,各位爺用不著擺這樣的臉色給我看啊。”
莘三姨雖是徐娘半老,但仍是風韻猶存,遊走於各座之間,插科打諢,所到之處無不帶來陣陣歡笑。眾人被引著看她打趣了半日,一回神,才發現宮羽姑娘已端坐於琴臺之前,誰也沒注意到她到底是什麼時候出來的。
身為妙音坊的當家紅牌,賣藝不賣身的宮羽絕對是整個螺市街最難求一見的姑娘,儘管她並不以美貌著稱,但那只是因為她的樂技實在過於耀眼,實際上宮羽的容顏也生得十分出色,柳眉鳳眼,玉肌雪膚,眉宇間氣質端凝,毫無嬌弱之態,即使是素衣荊釵,望之也恍如神仙妃子。
雖然從未曾登上過琅琊榜,但無人可以否認,宮羽確是美人。
看到大家都注意到宮羽已經出場,莘三姨便悄然退到了一邊,坐到側廊上的一把交椅上,無言地關注著廳上的情況。
與莘三姨方才的笑語晏晏不同,宮羽出場後並無一言客套串場,調好琴徵後,只盈盈一笑,便素手輕抬,開始演樂。
最初三首,是大家都熟知的古曲《陽關三疊》、《平沙落雁》與《漁樵問答》,但正因為是熟曲,更能顯示出人的技藝是否達到爐火純青、樂以載情的程度。如宮羽這樣的樂藝大家,曲誤的可能性基本沒有,洋洋流暢,引人入境,使聞者莫不聽音而忘音,只覺心神如洗,明滅間似真似幻。
三首琴曲後,侍兒又抱來琵琶。悵然幽怨的《漢宮秋月》之後,便是清麗澄明的《春江花月夜》,一曲既終,餘音嫋嫋,人人都彷彿浸入明月春江的意境之中,悠然回味,神思不歸。
言豫津心神飄搖之下,手執玉簪,擊節吟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瀲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清吟未罷,宮羽秋波輕閃,如蔥玉指重拔絲絃,以曲映詩,以詩襯曲,兩相融合,仿若早已多次演練過一般,竟無一絲的不諧。曲終吟絕後,滿堂寂寂,宮羽柳眉輕揚,道聲“酒來”,侍兒執金壺玉杯奉上,她滿飲一盅,還杯於盤,回手執素琵琶當心一劃,突現風雷之聲。
“十三先生新曲《載酒行》,敬請諸位品鑑。”
只此一句,再無贅言。樂音一起,竟是金戈冰河之聲。狂放悲悵、激昂鏗鏘,雜而揉之,卻又不顯突兀,時如醉後狂吟,時如酒壯雄心,起轉承合,一派粗疏,在樂符細膩的古曲後演奏,更令人一掃痴迷,只覺豪氣上湧,禁不住便執杯仰首,浮一大白。
一曲終了,宮羽緩緩起身,襝衽為禮,廳上凝滯片刻後,頓時采聲大作。
“今夜便只聞這最後一曲,也已心足。”蕭景睿不自禁地連飲了兩杯,嘆道,“十三先生此曲狂放不羈,便是男兒擊鼓,也難盡展其雄烈,誰知宮姑娘一介弱質,指下竟有如此風雷之色,實在令我等汗顏。”
“你能有此悟,亦可謂知音。”梅長蘇舉杯就唇,淺淺啄了一口,目光轉向臺上的宮羽,眸色微微一凝。
只是短暫的視線接觸,宮羽的面上便微現紅暈,薄薄一層*,更添情韻。在起身連回數禮,答謝廳上一片掌聲後,她步履盈盈踏前一步,朱唇含笑,輕聲道:“請諸位稍靜。”
這嬌嬌柔柔的聲音隱於堂下的沸然聲中,本應毫無效果,但與此同時,雲板聲再次敲響,如同直擊在眾人胸口一般,一下子便安定了整個場面。
“今日上元佳節,承蒙諸位捧場,光臨我妙音坊,小女子甚感榮幸,”宮羽眉帶笑意,聲如銀磬,大家不自禁地便開始凝神細聽,“為讓各位盡歡,宮羽特設一遊戲,不知諸君可願同樂?”
一聽說還有餘興節目,客人們都喜出望外,立即七嘴八舌應道:“願意!願意!”
“此遊戲名為‘聽音辨器’,因為客人們眾多,難免嘈雜,故而以現有的座位,每一桌為一隊,我在簾幕之後奏音,大家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