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頁)
殷士儋真是個實誠人,實誠得有點過了頭,這位仁兄罵完了人,竟然還不解恨,意猶未盡,捲起袖子奔著高拱就去了。
反正罵也罵了,索性打他一頓,就算要走,也夠本了!
到底是多年的老政治家,高拱兄也不是吃素的,看見殷同志來真格的,撒腿就跑,殷士儋也窮追不捨:臉已經撕破了,今天不打你個半死不算完!
關鍵時刻,張居正站了出來,他拉住了殷士儋,開始和稀泥:
“萬事好商量,你這又何必呢?”
然而殷士儋明顯不是稀泥,而是水泥,一點不給面子,對著張居正又是一通怒吼:
“張太嶽(張居正號太嶽),你少多管閒事,走遠點!”
老子今天豁出去了,誰敢擋我就滅了誰!
所幸在場的人多,大家緩過勁來,一擁而上,這才把殷大學士按住,好歹沒出事。
我算了一下,鬧事的時候,殷士儋五十六歲,高拱六十歲,張居正最年輕,也四十七歲,三位中老年人竟然還有精力鬧騰,實在讓人欽佩。
殷士儋不愧是山東人,頗有點梁山好漢的意思,敢作敢當,回家後沒等高拱發作,就主動提出辭職,回家養老去了。
在高拱看來,這個結果還不錯,雖說差點被人打,但自己還是贏了,可以繼續在內閣當老大。
但他絕對想不到的是,這場風波正是他覆亡的起點,因為在那個紛亂的場景中,張居正牢牢地記住了那句被很多人忽略的話:
現在你看我不順眼,又想趕我走!首輔的位置是你家的不成!?
是啊,既然李大人可以被趕走,陳大人可以被趕走,那麼我也會被趕走——當高大人看我不順眼的時候。
況且,我也喜歡首輔的那個位置。
於是,從那一天開始,張居正就確定了這樣一個認識——兩個人之中,只能留一個。
而那個人,只能是我。
為了實現我的夢想和抱負,高拱,你必須被毀滅。
張居正打定了主意,準備對他的老朋友、老同事動手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先出招的人,竟然是高拱。
其實一直以來,高拱雖說對張居正抱有戒心,卻還是把他當朋友的,直到有一天,他聽到了那個傳聞。
對高拱而言,趙貞吉是可惡的,殷士儋是可惡的,但只要他們滾蛋,倒也沒必要趕盡殺絕,只有一個人除外——徐階。
對徐大人,高拱可謂是關懷備至,對方家破人亡之後,他還是不依不饒,經常過問徐階的近況,唯恐他死得太輕鬆。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突然跑來告訴他,張居正和徐階有秘密來往,答應拉他一把,幫他兒子免罪,當然了,張居正也沒白乾,他收了三萬兩白銀。
高拱平靜地點了點頭,他準備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不久之後的一天,他找到張居正閒聊,突然仰天長嘆:
“老天爺真不公平啊!”
張居正沒有說話,他知道後面的話才是正題。
“為什麼你有那麼多兒子,而我一個也沒有?”
張居正這才鬆了一口氣,高拱確實運氣不好,六十多歲的人了,無兒無女,將來也只能斷子絕孫了。
為緩和氣氛,張居正發揮了他和稀泥的專長,笑著說了這麼一句:
“兒子多,但也不好養活啊!”
好了,要的就是這句話。
“你有徐階送你的三萬兩白銀,養活幾個兒子不成問題。”高拱微笑著,露出了猙獰的面目。
張居正慌了,他這才發現對方來者不善,無奈之下,他只得賭神罰咒,說些如果收錢,出門讓車撞死,生兒子沒屁眼之類的話,最後搞得聲淚俱下,高拱才作了個樣子,表示這是有人造謠,我絕對不信,然後雙方握手言和,重歸於好。
給他一個教訓,今後他就會老實聽話——這是高拱的想法。
必須儘快解決他,再也不能遲疑!——這是張居正的決心。
【一個過於優秀的太監】
決心下了,可該怎麼動手呢?掃把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張居正明白這個道理。
但現在的高拱已經今非昔比,連無比狡猾的徐老師都敗在他的手下,單憑自己,實在沒有勝算。而且這位六十高齡的高老頭身體很好,每天早起鍛鍊身體,精神十足,等他自然死亡太不靠譜。
就在山窮水盡之際,一個人進入了張居正的視野,他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