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頁)
是次要的。
楊鎬是個搞人,而搞人,註定是要吃虧的。
幸好,明朝也派來了一個明白人。
萬曆二十一年(1593),送別了李如松後,麻貴來到了延綏,擔任總兵,繼續他的戰爭事業。在這裡,他多次擊敗蒙古部落,立了無數大功,得了無數封賞。到了萬曆二十四年(1596),終於膩了。於是他向朝廷提出了退休。
考慮到他勞苦功高,兵部同意了他的申請,麻貴高興地收拾包袱回家修養去了。
但工作註定是幹不完的,萬曆二十五年(1597),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麻貴起復。
而他被委任的職務,是備倭大將軍總兵官,兼任朝鮮提督。
接到命令後,麻貴立即上路,沒有絲毫推遲。他很清楚,幾年前,那個無與倫比的人,曾擔任過這個職務,並建立了輝煌而偉大的成就。
四年前,我跟隨著你,爬上了城樓,現在,你未竟的事業,將由我來完成。
麻貴的行動十分迅速,萬曆二十五年(1597)七月七日,他已抵達漢城,開始籌備作戰。因為根據多年的軍事經驗,他判定,日軍很快就會發動進攻,時間已經不多了。
但事實上,他的判斷是錯誤的,時間並非不多,而是根本沒有。
萬曆二十五年(1597)七月二十五日,全面進攻開始。
日軍十二萬人,分為左右兩路,左路軍統帥小西行長,率四萬九千人,進攻全羅道重鎮南原。
右路軍統帥加藤清正,統軍六萬五千人,進攻全州。
從軍事計劃看,日軍的野心並不大,他們不再奢求佔領全朝鮮,只求穩紮穩打,先佔領全羅道,以此處為基地,逼近王京。
而要說明軍毫無準備,那也不對,因為在南原和全州,也有軍隊駐守。
比如南原,守將楊元,守軍三千人。
比如全州,守將陳愚衷,守軍兩千五百人。
經過計算結果如下,攻擊南原的日軍,約為守軍的16。3倍。而攻擊全州的日軍,約為守軍的26倍。
大致就是這麼回事。算起來,估計只有神仙,才能守住。
楊元不是神仙,但也不是孬種,所以南原雖然失守,卻一點也不丟人。面對十幾倍於自己的敵人,楊元拼死抵抗,並親自上陣與敵軍廝殺,身負重傷,身中數槍率十餘人突圍而出,其餘部隊全部陣亡。
相對而言,全州的陳愚衷就靈活得多了,這位仁兄明顯名不副實,一點也不愚忠,倒是相當靈活,聽說日軍進攻,帶著兵就溜了,所部一點也未損失。
南原和全州失陷了,兩路日軍於全州會師,開始準備向漢城進軍,四年之後,他們再次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勝負之間】
楊元逃回來了,麻貴親自接見了他,並對他說了一句話:
“南原之敗,非戰之罪”。
想想倒也是,幾千人打幾萬人,畢竟沒有投降,也算不錯了。對於領導的關心和理解,楊元感到異常地溫暖。
但是,他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事實上,就在他倍感安慰的時候,麻貴在給兵部的上書中寫下了這樣幾個字——“按軍法,敗軍則誅”。
所謂“非戰之罪”,並不代表“非你之罪”。雖然楊元很能打,也很能逃,但城池畢竟還是丟了,丟了就要負責任。數月之後,他被押到遼陽,於眾軍之前被斬首示眾。
麻貴很理解楊元,卻仍然殺掉了他,因為他要用這個人的腦袋,去告訴所有人:這場戰爭,不勝,即死!
現在,擺在麻貴眼前的,是一個極端的危局。
攻陷全州後,日軍主力會師,總兵力已達十餘萬,士氣大振,正向王京進軍。
此時,另一個壞訊息傳來,朝鮮水軍於閒山大敗,全軍覆滅。
雖然朝鮮打仗不怎麼樣,但必須承認,搞起政治鬥爭來,他們還是很有點水平的。第一次戰爭剛剛結束,就馬不停蹄地幹起了老本行。
這次遭殃的,是李舜臣,擊退日軍後,李舜臣被任命水軍統制使,統帥忠清、全羅、慶尚三道水軍,大權在握,十分風光。
十分風光的結果,是十分倒黴。還沒得意幾天,就有人不高興了,同為水軍將領的元均看他不順眼,便找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哥們,整了李舜臣一把。這位革命元勳隨即被革職,只保住了一條命,發配至軍中立功贖罪。
而元均則得償所願,官運亨通,接替了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