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賢弟,這兩位都是有名的大才子。一位是給事黃門侍郎盧思道盧大人,另一位是待詔文林館蕭放蕭大人。”
“久仰久仰。”顧歡不管聽沒聽說過,先就做仰慕狀,抱拳致意。
那些文人見她如此年輕,本以為是高肅的什麼子侄輩,沒想到竟然是位將軍,而且有著如此輝煌戰績,都有些意外,就連那些自詡清高計程車子也不免微微動容。
盧思道是“北朝三子”邢劭的學生,現在不過三十二歲,已經以文章名動天下。他一向厭惡戰爭,但突厥犯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歷來被中原的所有人所痛恨,此時聽聞顧歡年紀輕輕便已隨父出征,心下也自贊賞,便拱手還禮,微笑道:“顧將軍少年英俠,令人佩服。”
“不敢當。”顧歡斯斯文文地說。“在下只是跟隨義父和父親,略盡綿薄之力,其實不值一提。”
“顧將軍過謙了。”蕭放溫和地道。“戰亂總會使百姓妻離子散,使所有人都苦不堪言。顧將軍保境安民,便是無上功德。”
“蕭大人所言極是。”顧歡看他的模樣很像江南人,更是心生好感。“在下略諳武藝,自是要竭盡全力,保護百姓平安。”
“有王爺和顧將軍在,是我大齊的幸事。”旁邊幾個人紛紛讚歎。
高肅在一旁為顧歡一一介紹。這些都是蘭陵郡中著名的騷人墨客,顧歡自是謙遜地逐一“仰慕”。
最後,一位本來正在彈琴的青衫男子站了起來。他相貌俊朗,氣質高華,一舉一動都洋溢著溫柔。
高肅卻不認識他,便看向盧思道:“子行,這位是?”
盧思道笑著說:“那是鄴城紅袖樂坊著名的琴師鄭懷英。我和希逸從鄴城出來遊歷,特意將他帶來。他最近新譜了一隻曲子,想讓你先聽為快。”
高肅一挑眉,頗感興趣地點了點頭:“好啊,我洗耳恭聽。”
顧歡看著那位年輕的琴師走回去,優雅地坐下,也連忙和高肅坐到氈毯上,興致勃勃地等著聽他的曲子。
穿越過來將近八年了,前四年她都在顧府,後四年在軍中,根本就沒有去過教坊酒肆,這是她第一次聽曲,不免有些興奮。
鄭懷英垂目沉吟,忽然振袖翻腕,纖長的十指撫上琴絃。
第一卷 將軍百戰聲名裂 第8章
一聲尖厲的嘯聲驟然響起,仿若利箭劃破長空,接著,似有號角長鳴,馬蹄聲紛亂如雨。
亂雲密佈,風雷陣陣,群鴉驚飛,鶴唳淒厲。將士戰死在沙場,百姓哀哭於家園。流血飄杵,屍橫遍野,山河寸寸破碎。
終於,兵臨城下。
黑雲壓城,甲光耀眼,金角震天,霜重鼓寒。城周高牆如鐵,將士鬥志似鋼,若高山阻住洪水,是砥柱屹立中流。
然而水滴終究石穿,驚濤亦可移山,情勢危急,急如星火。
一縷陽光終於衝破雲層,撲向大地。有一位將軍英勇無畏,如利刃插向敵陣,如烈火燒向激流,使敵人的戰意消失無蹤,讓他們如退潮一般潰敗而去。
春風拂來,陽光明媚,大地重新變得美麗。
將軍得勝還朝,其絕代風華永遠銘記在世人心中。
在一段華麗無比的和絃之後,鄭懷英的手緩緩離開琴絃,優雅地放回膝上。
樂聲嫋嫋,在風中飛揚,久久不絕。
這樂曲不同於教坊平日演奏的靡靡之音,鏗鏘有力,縱橫捭闔,人人都聽得熱血沸騰。
盧思道聽到一半,霍地起身,走進亭中,拿起一支中號狼毫,濃濃濡墨,奮筆疾書。一曲奏罷,他也寫完了最後一筆,這才長吁一口氣,似已將胸中情緒盡皆發洩,慢慢平靜下來。
顧歡兩眼放光,心裡琢磨,這個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那首名曲。
高肅沉吟著,沒有吭聲,似也明白了鄭懷英的曲子裡說的是誰。
蕭放在一旁讚賞地笑道:“長恭,這首新曲叫《蘭陵王入陣曲》,如今已傳遍鄴城,很快就會傳遍天下。”
顧歡大樂:“果然是《蘭陵王入陣曲》?”
鄭懷英有些意外,斯文地道:“顧將軍聽過?”
“不,我只是聽人說起過,卻未曾親耳聽到。”顧歡開心地笑道。“今日有福聽聞如此妙曲,實是三生有幸。”
鄭懷英的眼中熠熠生光,神情卻有些靦腆,謙遜地道:“蘭陵王爺僅率五百騎便殺入周軍重圍,直抵金墉城下,實是真英雄,好男兒,在下不才,聽聞之後仰慕不已,便作此曲,以表敬意。在下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