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原來她們多為混血的雜種!雜種必是雜交的結果,而雜交必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王曉野與愉景灣的淵源來自他的大學同學陳融。十年前,當王曉野在西藏漫遊時,陳融已經在駐港中資機構工作。大學同學畢業後都已分道揚鑣,但王曉野和陳融反而越來越近,那是由於西藏的緣故。他們倆早在學生時代就對西藏神往已久,那時還沒有網際網路,靠寫信來描述彼此的生活反而精彩得多。他們一個寫西藏的空靈和神秘,一個寫香港的繁華。生活往往因為一種看似偶然的東西而全面改觀,就像卦相中的爻,一爻變則一切變。因為陳融的緣故,王曉野在西藏就已開始想像香港華洋雜處的文化,而陳融也因為王曉野而迷戀西藏的原始和神秘。但誰也沒料到兩人後來都成了投資銀行家!
王曉野的西藏深深打動了陳融。他說在西藏一年的漂泊本身就是一切: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也是生命中神秘的轉折點。為什麼西藏對他具有如此強烈的吸引力?因為她的聖潔、蒼涼、雄渾?還是她的空曠、神秘、幽遠?他也說不清。也許是一種前世帶來的情結?那年他剛一到西藏,就隨同一批高階官員進駐了神秘的大昭寺。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上市指標(4)
這是個由千萬盞閃爍的酥油燈照亮的世界,酥油味兒瀰漫在每一寸空間,從嗅覺、味覺、視覺乃至所有的毛孔嵌入人的記憶,滲透人的靈魂。酥油茶在當地既是飲料又是食品,因為主食糌粑也必須由酥油茶和青稞麥磨的炒粉攪拌而成。攪拌和吃都得用手。酥油茶其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而是一種由黃油加鹽和茶在一種特製的桶裡搗成的鹹湯。漢人一般很難適應酥油味兒,好在王曉野的人生信念之一是入鄉隨俗,他很快與喇嘛們打成了一片:同住一個屋簷下,同喝一桶酥油茶,還與活佛同下一盤象棋。
後來他在西藏的荒原上過著一種浪跡天涯的日子。他模糊地感到自己的靈魂深處有一種呼喚,一種對這無中生有的生命追尋和盪滌的慾望一直勾引著他,這慾望好像只有在這茫茫雪域的漂泊中才能滿足。他一路用那磚頭般大小的錄音機聽著莫扎特的《唐·喬瓦尼》和《費加羅的婚禮》,在驚歎與神思中穿越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最激動人心的漫遊目標是阿里的古格王朝城堡。那是一個許多世紀前消失在喜馬拉雅山脈的神秘王朝遺留在荒原上的古堡,佈滿滄桑的殘垣斷壁。它留下的是關於人、歷史和偶然的無盡幻想。離它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神秘的橫跨國境線的班公湖:中國水域內是淡水,而克什米爾境內是鹹水。
阿里之行留下了他一生中連續乘汽車時間最長的記錄:一輛豐田越野車整整開了七天。因為要穿越無人區,所以必須帶足乾糧、汽油等一切給養。住宿通常是在改則、日土這種陌生的縣城,而所謂縣城,也就是幾棟土坯房,招待所的被子估計自啟用之後就再沒洗過,黑如拖地的墩布。在中印邊界,他們終於見到了人:守衛邊疆的解放軍。應該說,是解放軍終於見到了人。
為歡迎遠方的客人,解放軍給了王曉野他們兩隻槍出去打獵。他們在荒原上盡情地駕駛越野車,瘋狂追逐群群野驢,蒼穹下唯一可見的活物。不知該如何形容當時的感覺:遼闊、放肆、自由、遙遠!似乎都不夠味兒。其實有一種靈魂中飄逸而出的孤獨,一種難以言狀的釋然。王曉野知道那時他肯定在和自己的靈魂對話,因為充滿忙碌和喧囂的世界隱去了,人類的一切紛爭消失了。那時的慾望只有一個:天問!無論問天、問地、問自己,最後都成為一個問題:活著幹嘛?哈姆萊特將問題進一步歸納為:To be or not to be?活著,還是死去?生存,還是毀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野驢!
王曉野把這些經歷和感想寫信告訴了陳融,他閱後不禁心潮起伏,立刻奮筆疾書,回信告訴王曉野:在恆溫的辦公室裡,來自西藏的信在香港的一幫同事們手中傳閱,像輪著吸大麻,有種驚奇的*,感嘆如今居然還有人在這麼活著!一種既遠離現代文明又有別於盧梭式古典漂泊的另類漫遊?神遊?在議論紛紛的剎那,大家似乎也向往一下這種生活!至少應該到西藏去逛一趟吧!陳融說有這種剎那衝動的人成千上萬,但行動者罕見。奇妙的世界多在別人的世界裡!
陳融還告訴王曉野,他從香港島搬到了另一個島上,並聲稱這是香港罕見的“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叫愉景灣。從這兒可眺望大海,並乘舒適的海輪去香港島上班。這在王曉野的腦海裡是一幅浪漫的畫卷,因為他一直認為生活中有水和船就會浪漫。陳融如果補充說愉景灣裡美女如雲,那對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