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了夜襲,像繆大亨這種土包子當然不是對手,他沒有怎麼抵抗就投降了,於是朱元璋的部隊變成了兩萬人。
朱元璋對部隊進行了改編,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說一些類似同生共死,有福共享之類的話,而是對這些投降計程車兵進行了譴責,讓他們反思為什麼這麼大的一支部隊,如此沒有戰鬥力,輕易的投降了,然後他說出了結論,這是因為沒有紀律和訓練,要想成就事業,只有加強訓練,建立嚴格紀律。
這一番話,有理有節,大家聽了都很服氣。
也就是在這次之後,朱元璋的部隊與那些烏合之眾的農民暴動軍有了本質的區別,在他的手中,有了一支精兵。
此時,兩兄弟從定遠來投奔了朱元璋,一個叫馮國用,另一個叫馮國勝,朱元璋覺得這兩個人都是人才,就留下了他們,這個馮國勝就是後來的威震天下、橫掃蒙古的馮勝。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決定攻擊滁州,也就在此時,一個人走進了他的軍營。
這是一個穿著書生裝的中年人,相貌溫文爾雅,朱元璋開始時並未在意此人,只是看他字寫得好,便讓他當了文書,此人倒也不在意,依然幹好自己的工作,有一天,朱元璋在營房裡烤火,似乎是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天天處處打仗,何時是個頭啊”(四方戰鬥,何時定乎)。
此人從容答道:“秦朝亂時,漢高祖劉邦也是百姓出身,他豁達大度,知人善任,只用了五年就成就了帝王之業,現在天下已不是元的了,元帥你的戶口在濠州(公濠產),離劉邦老家不遠,就算沒有王氣所在,也多少能沾點邊。”說到這裡,他停了下來,然後說出了最關鍵的兩句話:
“只要元帥能向劉邦學習,按照他的行為去做,天下就一定是你的!”
朱元璋詫異的看著眼前的這個讀書人,是的,這正是自己的方向,劉邦做得到的,我為什麼做不到。於是,他擺正了自己的坐姿,向眼前的這個人行禮。
這個人就是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
滁州,地勢險要,宋歐陽修曾有過“環滁皆山也”的議論,可見這確實是一塊易守難攻的要害之地。
但滁州的守軍卻遠不像地形那麼難以對付,開戰之初,朱元璋手下勇將花雲即率領上千騎兵以中央突破戰術直衝對方陣地,元軍潰敗,朱元璋率領全軍一舉攻佔滁州。
在佔據了滁州後,朱元璋又迎來了三個重要的人,分別是他的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貞和外甥李文忠。請大家記住這幾個名字,他們都將是後來那場驚天動地的戰爭的主角。
這樣看來,朱元璋出生的位置實在是人才多多,他招納的謀士和將領無論和哪個時代的人才相比都不遜色,何安徽之多才邪!
此時的朱元璋手下精兵強將,謀士如雲,並佔據了滁州這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險要之地,他的眼界已經不是小小的濠州,也不是滁州,而是天下。
這一年,他二十六歲。
【最後一個障礙】
朱元璋的順利似乎並不能給他的岳父帶來好運,郭子興此時正被整得夠嗆,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批鬥,每次開會總是四個批一個,孫德崖幾次都想下手,想想朱元璋就在不遠的地方,實在不好善後,於是他就把郭子興擠出了濠州城,讓他下崗,自謀出路。
此時的郭子興才明白了人生的艱難,他沒有其它選擇,只能去投靠他的女婿朱元璋,但想想自己以前那樣對他,他還能善待自己嗎?
到了滁州,他的顧慮打消了,朱元璋不但不念舊惡,而且還把統帥的位置讓給了他,更讓人吃驚的是,朱元璋做出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決定。
他決定把自己屬下三萬精兵的指揮權讓給郭子興,統帥的位置也就罷了,畢竟是個虛的,但兵權也交出去,就讓人吃驚了,郭子興百感交集,他其實從來沒有信任過這個女婿,甚至還考慮過害他,他也曾問過朱元璋,為什麼要這樣對自己。朱元璋誠懇地說,如果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不能忘記您的恩德。
郭子興終於明白,自己錯了,朱元璋是對的。
當得知這個訊息後,原先企圖殺害朱元璋的人也對他敬佩萬分,這中間包括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
一個人要顯示自己的力量,從來不是靠暴力,挑戰這一準則的人必然會被歷史從強者的行列中淘汰,歷來如此。
郭子興帶了自己的幾萬人來,滁州的糧食不夠吃了,朱元璋進攻和州,攻下來後就住在那裡,將滁州讓給了郭子興。
而此時濠州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