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票。這一點至關重要。”
尤其最後一句,也是我的一貫主張。目前市場總體處於震盪築底的過程中,始於4778點的反彈只是告訴我們,市場的調整是有限度的,而且很可能就在4800點一帶成底,對來年的行情仍值得期待。但同時,築底過程往往也是複雜和曲折的,期間甚至不排除較為極端、慘烈的情況發生,在從6000點跌至4778點的過程中,這一景象已經在部分個股上完整演繹。現在應該說大的風浪已經過去了,但市場不會就此風平浪靜,戰術上還是要重視短線隨時出現的風險。
如果把一輪中級調整比作一場地震,震前我們要“防震”(漲高了就要隨時注意可能出現的調整);對“前震”我們要清醒地感知,及時地逃避(跌勢初起要及時警醒);對“主震”要儘量迴避,千萬不可完全參與;而對“餘震”,既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又要堅信災難很快就會過去,對未來充滿信心。現在的大盤就處在“餘震”中,那麼我們該持何種心態、如何看待短線的震盪、怎麼調整持股與持幣結構,就要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五、投資是件長久的事(1)
不要懷疑時間的力量
時間:2008…02…21《都市週報》
近期股市震盪加劇,並且“一反常態”,在春季之始出現了大幅下挫行情,這讓投資者感受到了陣陣寒意,同時也讓一部分堅持價值投資、堅持中長線投資的人產生了疑惑:長期投資的策略是否還應該堅守?
彼得·林奇在他的著作《戰勝華爾街》中有這樣一個論斷:如果在1940年1月31日投資1000美元購買標準普爾指數,52年後,1000美元將會增值到33�3793萬美元;假如在這52年中,每年1月31日都定期定額追加1000美元,52年後,52000美元會增值為355�4227萬美元;如果有勇氣在每次股市下跌10%後,追加1000美元,因52年中股市有31次下跌10%,加上每年年初投資的1000美元,總投資83000美元,經過52年,可以增值為629�5萬美元。由此可以總結出一個長期制勝的投資策略:每逢股市短期有一定幅度(10%以上)的大跌,就以固定金額買進指數基金,只買不賣,長期必能獲得豐厚回報。
無獨有偶,這樣的“研究成果”不少投資專家也是認可的,比如美國經濟學家傑里米·西格爾在1994年就出版了《股票:長期投資的最好選擇》一書,稱“我的研究明確地顯示,從長遠來看,股市的回報不僅僅超過所有其他主要金融資產,而且如果以購買力來衡量,股市的回報比債券市場的回報更安全。”有研究資料表明,如果投資者在1926年將1美元投資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上,到2001年,這1美元將增值至2021元,年平均回報率為10�5%。特別是,如果這一美元不是投資於“平均指數”,而是投資於小市值股票,那麼到2001年這1美元變成了6609元,年平均回報率為12�3%(說明從長期看小盤股更有成長性和更高的回報率)。
有人說,50年太久了,一個人總共才活多少年?就算20歲左右規劃這個“長期投資”,等“發了”也七老八十了,又有什麼用?對此,我有兩點看法:其一,我們多數人都能活到六七十歲,但事實上活到這個年齡的人,儘管許多人一生都在奮鬥,都在尋找“發家致富的機會”,但真正實現財富神話的人只有極少數。為什麼?因為多數人根本就沒有嘗試過做長期投資。其二,長期投資是一個理念,更是一種方法,需要理解要義、靈活運用。有時候根本不用50年、70年,只要5到10年,財富效應就體現出來了,比如A股市場中的萬科、茅臺、五糧液、中集、張裕、蘇寧電器等股票,如果你持有的期限是8年、10年,那麼僅僅最近5年,它們的股價就翻了何止10倍、8倍!但真正持有它們超過8年的又有幾人?
也就是說,只要拿到了真正好的股票,就該堅定持有,長期投資,這比經常在股市進進出出,試圖把握一個個小的波段更簡單、更安全,收益水平也可能更大。當然,長線投資並不意味著買入並持有這麼簡單,如果是買一家(或數家)公司的股票來實現長期投資,就需要精挑個股和選好介入時機。若不考慮清楚,所謂長線就可能會比較盲目,也不容易真正做到。以前我們沒有指數基金,現在也有了,如果對個股把握不準,那就買指數,虧錢的可能不大,同時也可能享受到其中大的升浪出現時的超額收益。
危機中崛起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