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理公司旗下的國投瑞銀穩定增利債券型基金日前已獲得證監會批准,將於近期正式發行。雖然這也是一條“準利好”,因為這次開閘的只是債券型基金,但讓投資者對股票型新基金的發行看到了希望,更重要的是體現了管理層的一個態度。
因此,本來受提高準備金率影響將順勢回落的大盤,今日受兩個利好的提振,變數增大不少。上週五曾分析,本輪反彈模樣雖好,但尚缺政策面的支援和成交量的放大配合,向上的空間會受到較大的制約。現在政策有了,可以看出,收縮流動性仍在延續、貨幣政策“從緊”開始顯現,但同時管理層維護二級市場穩定的意圖也很明顯。這樣一來,滬指半年線一帶的“市場底”就有望與“政策底”發生共振,投資者心裡也就有了“底”,那麼大盤的走勢就只取決於機構在年末的戰略佈局過程和進場速度,說白了就取決於成交量能否梯級放大。
本來,光是提高準備金率這一條,也並非是致命性的利空,因為今年以來已經連調十次,之前9次大盤次日的反應是7漲2跌,再聯想到1998年3月曾經從13%一次性下調到8%、1999年11月從8%下調到6%,股市的反應都是跌的,故可以得出結論: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股市沒有正相關性,也即股市原來該漲的還得漲,原來該跌的還得跌,對這一訊息的直接反應相當不敏感。而近日大盤已處於一個反彈週期,這一訊息原本還有望使大盤“閃一下腰”,順勢回探半年線支撐,進一步夯實底部形態,但現在有另兩條利好“護腰”,腰板可望挺得更直一些。 同時,今日是中海集運和國投新集網上申購資金解凍日,合計有超過2�5萬億元的資金解凍,在目前一級市場申購收益率明顯下降、二級市場價格吸引力逐漸加大的背景下,資金的回流倒變得可以適當期待了,這也是近日成交量可能有效放大的一個有利條件。場外並不缺錢,而且已經“閒”著了,要真有行情,大部隊隨時殺到。
如果把今天的訊息面比作“打一巴掌揉兩下”的話,這一巴掌打得並不算重,而揉兩下倒顯得很溫柔。因此,今天應該還是以暖為主,大盤的反彈倒有可能延續下去。
二、面對行情震盪理性對待(1)
戰勝恐懼,迎接反彈
時間:2007…06…04 08:41:26
在上週經歷了風雲突變的三個交易日之後,許多投資者市值虧損嚴重,而且市場氛圍也在短短三天內由多轉空,恐慌情緒成為主流思維。這也難怪,一方面即使是熊市也極少見到如此大面積、大幅度的快速下跌;另一方面,一些股評的“見風轉向”也加劇了普通投資者的恐慌。
週末還聽到不少朋友說,“某某機構”或“某某說”,下週一要逃命,還會繼續大跌,無論如何要清倉。從上週五的盤面看,市場確實顯露出對週末出利空的擔憂和對本週走勢的看淡,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至少可以舉出六條理由對本週初的走勢看好:
第一,從市場內在執行規律看,中外股市歷史上即使出現“股災”、“崩盤”的走勢,也極少出現四個跌停或連續四日暴跌的走勢,隨後必然有技術反彈或修復超跌指標的行情出現,也即市場內在的反彈動力一觸即發,而且也會相當迅猛有力。當許多個股出現連續三個跌停後,不管基本面如何,一個快速的反彈應該是理所當然的,絕不能再選擇匆匆殺跌。
第二,從利空本身對市場的影響看,提高印花稅並非是對股市打擊力度特別大的訊息,歷史上幾次調整也從未出現如此可怕的局面,這一次主要是由於前期市場炒得太高、炒得過頭,市場本身積累了巨大的調整壓力,在天平另一頭突然增加了一個較重的法碼後,短期內向另一頭傾倒。在短期內利空影響釋放完畢,甚至是釋放過頭之後,必將迎來反彈行情,或者恢復上升行情。
第三,從市場的博弈角度看,主力往往會利用人們的群體心理實施自己的策略,比如在市場過熱時順利出貨,在市場一片悲觀時趁低撿籌。這一次也不會例外,只是市場的結構分化已經產生,部分個股(純粹概念炒作的績差股)也許已經走完了其牛市歷程,但大部分個股還將在震盪整理之後重上牛市征途。
第四,從訊息面看,上週五市場對利空的預期落空,也即上週五的下跌是基於週末會出利空訊息的前提下出現的,現在證實沒有利空,那麼市場應該很快為自己正名。
第五,政策面開始回暖。今日三大證券報同時刊登了“本報評論員”的文章,比如《上海證券》報刊出的是《“策”變“勢”不變——正確理解證券交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