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看銀行股的臉色,如果銀行股反彈有力,見紅盤也不是問題。然後大盤的執行就變數較大了,關鍵看市場的心理變化和主力資金的意圖——如果主力資金見市場信心恢復得較快,順勢向上推動一把,股指繼續上行,再收中大陽線也不是不可能,當然這需要頂住較大的壓力也要冒較大的風險。
現在拿分析來說服自己:
首先,跟以往任何一次重大訊息類似,“有預期”和“沒預期”對市場的影響效果會截然不同,突發性的往往影響巨大,預期中的則往往影響甚微。反觀此次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市場是有明確預期的,一是宏觀資料已經讓市場感覺到了加息等調控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二是周小川在週四已暗示,為了抑制通貨膨脹,保證經濟平穩增長,不排除使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貨幣政策工具;三是市場的預期反應,上週五大盤開盤後就顯示了一定的疲態,盤中幾度小幅跳水,表明已經有“先知先覺”的資金對加息有了明確“預期”。那麼週一走勢多半不會那麼嚇人,因為“一切盡在預期中”。
其次,看市場的“提前”反應。我們可以參考從2006年4月27日以來每次加息前的市場表現(以往在熊市中加息因為大環境不同,就不作類比了)。2006年4月是在27日晚間宣佈加息的,這之前四天股指上下震盪,表現出猶豫和對加息的預期,特別是27日那天下午2點以後有兩波殺跌,但尾盤上翹收盤,一方面顯示市場對加息的擔憂,同時也有資金趁機低吸搶反彈(因為到第二天早盤再搶進籌碼當日不能賣出,風險相對較大),果然28日低開高走,收盤滬指漲1�66%。2006年8月18日(週五)收盤後央行宣佈加息,當天股指震盪偏軟,尾盤出現殺跌,但未見明顯的搶反彈現象。8月21日(週一)滬指低開近2%,但低開高走,逐波上行,以最高價收盤,雖然漲得不多,但K線實體卻近3%,而且當日盤中反覆較少,表明做多資金是在當日進場做多推升股指的,“博弈”或者說多空力量是在當日決出勝負的,這也奠定了之後股指展開一輪長時間上攻行情的基礎。2007年3月18日那次加息也是在週末發出的訊息,之前四天股指也進行了震盪整理,週五則在下午2點後出現明顯的兩波跳水現象,但尾盤明顯有搶反彈資金進場,到3月19日(週一)股指低開高走,終盤漲幅達2�87%。從這三次情況看,第一次和第三次跟目前的情況比較類似,都是股指在加息當週出現震盪整理,週五尾盤都有資金搶反彈跡象(表明部分資金對下個交易日的理解和積極操作態度,如果判斷一定會跌且單邊下跌,就沒人敢提前搶反彈了),也就是說加息後第一個交易日的走勢在某種程度上是已經提前“定製”的,區別只在於盤中的震盪幅度和演變過程。去年8月21日那次由於之前股指的震盪調整讓市場對方向產生了懷疑,因此加息後股市會怎麼走市場主力開始並沒有把握,只是在當日的博弈中多方取得了勝利,找回了自信,也找到了方向。這一次,看來週一早盤的低開與反彈也早已被“定製”,變數在於後三個小時多方還能否在博弈中勝出,因為這次與以往最大的區別是股指實在已經高了,歷史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
第三,從形態和中線趨勢分析。目前形態確屬高位,即使從3月初的2800點起步,股指漲幅也近40%,期間也沒有進行過像樣的調整,那麼市場本身進行一輪像樣的或中期性質的調整已經是隨時隨地可能發生的事,加上管理層降溫的意圖和力度逐步明朗、加碼,即“一道道金牌”已經發出,上週曾分析已經到了“第五道金牌”,而本週又有“嚴禁基金投機操作”的第六道和週末“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第七道,上峰已經催得越來越急,就算短期還能硬扛一下,但畢竟“再不從命”就會有第八、第九直至見效果的“十二道金牌”出現,市場非進行調整不可。那麼,趁早、趁還未見到最嚴厲的“若再遲延即是違逆聖旨,立斬不赦”就順勢進行一輪調整,就顯得很自然、很正常也很理性了。當然,牛市的大格局還不至於改變,中期性質的調整正是為日後牛市的進一步展開掃清技術上、理論上、心理上乃至政策上的障礙,是大牛市策略中重要的一環,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也是趨勢。 。 想看書來
一、面對訊息變化客觀分析(3)
下面說說操作計劃。既然低開是必然的,瞬間下探和之後的盤中反彈也是預期中的,那麼有籌碼又有資金的投資者就有事幹了。由於上週五下午出現了搶反彈的跡象,今日盤中有機會賣得比上週五收盤高就有希望,但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