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拂動著,頗有幾分仙風道骨。
他轉過臉來慈詳地看著我:“想不到吧,年輕人,我是山上的住持和尚。”
我驚呆了,我從來也沒有見過和尚。當我開始懂事的時候,這些在人間傳播迷
信和膜拜事佛的人就已經銷聲匿跡了,僅僅是在成年以後,由於閱讀了一些哲學和
歷史,才使我瞭解了一些古典的佛教理論。因此,那此虔誠和僧侶在我看來就象佛
教本身一樣的古老和神秘。現在,當我突然知道一位真正的和尚竟正坐在我的面前,
並且已經和我同行了這樣久,那種神異怪誕的感覺馬上就這樣近地籠罩了我的每一
根神經,使我愕然了。
他看出了我的激動:“怎麼樣:可以和我走在一起吧,海軍同志?”
“那、那當然太好啦!”我好容易才恢復了常態,早已是又驚又喜,差點把咖
啡都打翻。
這可是一次真正的奇遇。剛才,我們是一個海軍軍官與一個深山老者在林中結
伴而行;而現在,是一個==員和一個佛教信徒在傾心交談。這使我感到異常興
奮、新鮮。
也正是從這時開始,我才從長老的言談舉止中,處處都看出他出家人的本色。
“山上的供奉神師佛祖還在麼?”我關心著泰山的全部古蹟。
“依然如故。”長老回答。
“還舉行佛事?”
“雲寂香消。”
“大部分僧侶都還俗了吧?”
“落葉歸根麼。”他將手中的茶杯輕輕放在大理石桌面上。
“那您為什麼留下了呢?”
“佛不棄我,我不棄佛,”他滿意地捋了捋鬍鬚,“青燈古佛,經幢寶卷,我
已經相守多年了。”
老人年事已高,不會再放棄他多年的信仰,他對佛教已經一往情深,肯定會抱
守著這些陳舊的信條去頤養天年的。這種固執的迷信與他那明達哲理和風度是多麼
的矛盾啊!
當我們重新上路的時候,我們已經就古代哲學中許多高深莫測的東西談了許多,
老人的知識是相當淵博的。我們從宋明理學談到魏晉的玄學,從印度的婆羅門談到
曰本的禪宗,從歐洲的現代科技談到清代的孝據學術。他的話不少我都難以接受和
理解,但那些玄奧精深的思想卻發人深省。
“那麼,究竟什麼是哲學呢?”在推開門步下茶廳臺階的時候,我開始就我曾
經百思不解的一些問題向他請教。我已經看出來,這位久居深山的老僧有許多博大
精深的學識和思想。
長老在和煦的東南風中踏上了山道:“你想要一個準確的定義,是嗎?可是這
不可能,因為它太廣泛了,它囊括了天地今古,神界人間,從宇宙講到原質,從天
下講到人心,幾乎無所不包,然而歷來的哲學家,雖然他們的著述浩如煙海,卻從
來沒有一個人能給哲學本身下一個定義。”
我們轉過山麓,向更高的深山前進。
“真可惜!這個問題困擾了我許多年,至今也搞不清。雖然哲學書著實看了不
少。”
老人不在意地笑笑:“其實叫我說,哲學一詞實在是定名不確。在古代,哲、
知、智為同一詞源,所以當初西學輸入的時候,何妨叫做知學或智學?何況前輩的
哲學家們正是專門以逞智為能事,以致知為鼓吹的。他們想人之不能想,說人之不
能說……”
“所以,他們便能知人之不能知。”
“哪裡!”長老輕蔑地一揮手:“此輩道地是愚人自欺。其求知也,非即知也。
哲學家的求知術,無非思辨而已。然而這並不可靠,可靠的是科學家的觀察,所以
德謨克里特的原子論要待道爾頓來證實,而托勒密的宇宙體系由哥白尼所推翻,泰
勒斯說萬物皆成於水,科學家知他是無稽之談,柏拉圖設計了“理想國”,政治家
知他是痴人說夢。然而古代人科技畢竟貧弱,觀察無由,也只好靠思辨,所以一部
哲學史,不過是古人對世界本質所進行的不斷猜測的集大成。自然科學一旦興起,
便是這種古典哲學的衰落。”
“為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