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相反,美軍指揮官們以為科雷希多島上只有900多人,因此嘗試用空降部隊和兩棲部隊聯合作戰,一舉佔領這個戰略要點。等到戰鬥打起來以後,才發覺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自從1942年日軍奪取科雷希多以來,這個封鎖著馬尼拉灣入口的要塞長時間沒有啟用。1944年9月,隨著菲律賓防務形勢的日益緊張,日本海軍匆忙編成了以板垣昂海軍上校為司令官的馬尼拉灣口部隊,其兵力約為5400人。在美軍登陸呂宋島前夕,大本營寄予重望的自殺性水面進攻利器——“震洋隊”的40餘艘特攻艇,也被編入這支部隊。1945年1月下旬,為了配合對馬尼拉的進攻,美國航空兵開始對科雷希多實施轟炸。十多天後,美國第7艦隊也加入到攻擊該島的行動中,用大口徑艦炮向島上傾瀉了上千發炮彈。板垣昂用以回擊的手段就是對美軍艦艇發動“海上特攻”,阻止美國人使用馬尼拉港。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浴血馬尼拉(5)
2月28日,隨著最後一隻特攻艇在猛烈的爆炸聲中化為灰燼,結束了“震洋隊”的垂死掙扎。
幾天後,美軍運輸船隊順利停靠碼頭,開始全面啟用馬尼拉港口。
鑑於科雷希多要塞是卡在馬尼拉灣咽喉的一根大刺,麥克阿瑟決心不惜代價拿下該島。其具體的計劃是:派第503傘兵團在島上實施空降,另外派兩棲部隊在海岸登陸。由於科雷希多島海灘狹長,上岸後就面臨高聳的懸崖,對登陸部隊極為不利,美軍決定把空降部隊作為一支奇兵。但島上缺少合適的空降場,只有該島東端還有一塊稍為平坦的地面,另一個地方就是託普錫德閱兵場附近的一個雙洞高爾夫球場,不過它周圍都是懸崖硝壁。指揮科雷希多戰鬥的克魯格將軍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高爾夫球場空降。這樣做的惟一理由是日本人做夢都不會想到那裡會有傘兵從天而降。
2月16日,2000名傘兵在高爾夫球場綠茵茵的草地上降落,同時1000多名步兵從懸崖底部的狹長海灘上了岸。
這次進攻完全出乎日本人的意料。
出乎意料的還有美國士兵。他們發現自己面對的敵人根本不是幾百人的小股部隊,而是躲在堅固隧道和巖洞裡的近5000人的死士,他們抱著魚死網破的決心,準備與美軍同歸於盡。
克魯格急忙又向島上增援了1000名傘兵,並派重型轟炸機用凝固汽油彈幾乎炸平了科雷希多的大部分地區,海軍驅逐艦也儘量駛近小島,對島上的巖洞和隧道入口處進行直瞄射擊。麥克阿瑟最擔心的是日本人過於狂熱自信,死守在隧道中不出來,那樣戰鬥就會長期拖延下去,幾個月也結束不了。好在幾天後,洞內的日軍指揮官決定猛衝出來,並過早地點燃了數噸TNT炸藥,炸死了上千名日軍。另一處彈藥堆的爆炸則炸塌了部分隧道,迫使剩餘的日軍從洞中走出來,進行分散的敢死隊式的進攻。紅了眼的日本人不惜點燃炸藥與美國人同歸與盡。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星期,直到最後一名日軍戰死,美軍付出的代價是1000多人傷亡,其中大部分是空降部隊的官兵。
3月2日,科雷希多島上的戰鬥基本結束,麥克阿瑟乘坐魚雷艇象徵性地來到島上。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安排,他乘坐的交通工具竟然與當年離開時一模一樣。麥克阿瑟自稱在島上渡過一個“戲劇性和浪漫的時刻”。他檢視了面目全非的隧道和其他熟悉的標誌物,回憶了昔日在島上堅守的難忘日子,最後走到飽受炮火摧殘的兵營大樓前。一根孤零零的旗杆依然樹立在那裡,同3年前離開時一模一樣。
麥克阿瑟激動了,他大聲命令跟隨身後的第503傘兵團團長瓊斯上校:
“讓你計程車兵把軍旗升到頂,再也不要讓敵人把它扯下來!”
麥克阿瑟之所以在進軍馬尼拉的過程中,堅持採用奇襲而不用大兵壓境的強大攻勢,甚至在第6和第8集團軍之間安排一場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為終點的速度競賽。這中間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趁日本人被打得暈頭轉向之際,讓部隊迅速入城,解救被關押在市內和周邊的數千名盟軍戰俘。就是擔心美軍一旦陷入血腥的圍城攻堅戰,會促使日軍狗急跳牆,在戰鬥無望之時大規模屠殺戰俘。
事實上,自菲律賓戰役開始以來,當地的一些日軍指揮官已經在屠殺盟軍戰俘了。
1944年12月24日,菲律賓巴拉淪島戰俘營突然響起了空襲警報。奇怪的是,天上並沒有出現美國轟炸機的影子,而集中營鐵絲網外那些荷槍實彈的日軍士兵也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