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第2/4 頁)
部。他們的熱兵器裝備量要比滿八旗和蒙八旗更高,幾乎佔到了七成以上。
所以團山軍衝鋒將士面臨最大的危險乃是火銃,故而大家都是分散開來,貓著腰衝。清軍打出一輪齊射,團山軍兵士們便衝鋒一小截路程,而後臥倒或是尋找樹木石頭等等掩體。如此重複數次之後,已經來到了距離清軍前沿陣地一百步左右的距離。
再往前衝,不可避免的要遭到掌中雷的襲擊,但是團山軍的將士們無所畏懼他們臥倒在原地,等著敵人火銃射擊過後,再作最後的衝鋒。同時,團山軍兵士們也可以利用這短暫的射擊間歇稍事休息,積攢體力。畢竟等一會衝鋒速度越快,便會越安全。
“啪啪啪啪”一陣激烈的火銃聲響過以後,陣前響起了連續不斷的衝鋒號聲
剛才接近清軍陣地的過程中,一千人的前鋒隊伍折損了將近一百人,剩下的九百人有如猛虎下山啊,不,猛虎上山一般,朝清軍陣地仰攻而上
潘霸天在幾百步外看得真切,而後一聲令下:“全軍衝鋒”
分批次衝鋒無疑是正確的,可以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正如現在的情形,前鋒九百多人衝上去的時候,清軍的目標就是那九百人,而且距離很近,極容易產生慌亂的情況,根本不可能對後續衝鋒的四千人做出有效的阻擊。
而後續衝鋒的人數更多,氣勢如虹,也同樣可以提振頂在最前面的那部分“尖刀”計程車氣背後還有兄弟呢,怕什麼,衝啊
清軍果然出現了一陣的慌亂,在督戰隊的嚴厲彈壓之下,堪堪沒有崩潰。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現在的清軍正有如他們以前的對手明末邊軍一摸一樣
曾幾何時,大明的軍隊戰鬥力也是非常逆天的,不過那得追溯到朱元璋和朱棣的年代。朱元璋一統天下自不必說,單說洪武后期大將藍玉進擊北元,這便是堪稱漢武帝之後極為少有的軍事壯舉。
能將戰場打到北元那麼遙遠的地方,泱泱華夏五千年,也只有漢、唐、明三朝而已。未完待續。
。。。
第527章 松嶽山之戰(五)
藍玉曾經戰鬥的地方捕魚兒海,也就是今天的貝爾湖,在後世絕大部分屬於外蒙這個坑太深,在此不必贅述。【】而後來朱棣五徵蒙古也是相當為人稱頌的壯舉,可惜這一切在宣德年以後就發生了變化。
隨著火器的普及,大明軍隊越來越依賴火器,而忽略了肉搏。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遠端攻擊武器能解決戰鬥,又有誰願意提著腦袋衝上前去一刀一斧的拼命
到了明末,明軍不堪一戰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了說白了,其實還是怕滿清的重步兵肉搏。那年月的火器遠不如後世的馬克沁,再加上工匠們粗製濫造,所以才有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
可是現在劇本發生了反轉隨著團山軍的崛起,清軍被摁在地上猛揍了幾回之後,也學乖了先前是清太宗黃臺吉,現在是滿清太師洪承疇,他們兩人比任何人都重視火器。滿清軍隊開始大量裝備火器的時候,他們的肉搏能力也自然是直線下降。
團山軍衝鋒的這一股子氣勢上來之後,清軍很多人都開始閉著眼放槍,瞅那架勢估摸是放完槍就準備“戰略撤退”了
在陣前督戰的潘霸天嘴角浮起了一絲笑意,不過很快又恢復了常態,變得波瀾不驚起來。他對於團山軍的肉搏能力非常有信心,因為張力張大人對於團山軍的要求現在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是肉搏,第二還是肉搏
這些士兵從加入團山軍的那一刻起,訓練科目裡最重要的兩項一是射擊精準度,二是肉搏技藝。
受限於這個時代火銃的製造工藝,絕對不可能出現後世打靶槍槍命中十環的那種情況,不脫靶便是屬於合格的兵士了。在訓練當中,約摸有五分之一的兵士能夠脫穎而出,這一小部分人射擊技術是要超過普通兵士的。很快就有教官將這部分人遴選出來,補充進不動營、阻擊隊、水師陸戰隊等等精銳部隊,剩下的五分之四的兵卒。便是團山軍中普通的一員。
普通團山軍士兵對於射擊準確度只做合格性的要求也就是不脫靶,而後將訓練的重點轉移到肉搏能力上來。團山軍目前的肉搏主要就是拼刺刀,兵士天天練,月月練。全是練習這種刺殺的技術。
火銃的準頭很難提升,但是拼刺刀的技術卻是進無止境的
潘霸天腦海中回想起張大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在敵我雙方都大量使用火器的這個時代,在以後的幾十年中,決定戰爭勝負的並不是火器,而是士氣而士氣的來源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