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3/4 頁)
9月16日,《劍尊》正式在全球下映,最終票房為57億華夏幣,合計8。36億美金!
最終票房確定之後,媒體等自然是又來了一波爭先報道,各種說法包括吹捧都有,《劍尊》就這麼很順其自然的成了華夏電影的標杆,這和前面《軒轅劍主》成為華夏電視劇標杆一樣,沒什麼好意外的。
另外在這些各種吹捧中必須要提一句的是,侯牧雲和楚晴再一次的被媒體冠上了“最具投資眼光夫妻檔”的稱號,說白了,那就是所有人都認為侯牧雲和楚晴這次又賺瘋了。
實際上呢,自然是的。
《劍尊》最終制作費加上宣發費用的總投資為5。5億,其中作為製作方的晴天影視和天空文化聯合投資了3。5億華夏幣,另外2億基本是屬於宣發的投資,由後續加入了兩個發行公司以及多個合作公司來攤。
為了讓《劍尊》上映的更加順利以及其他各方面都能跟得上肯定是要找發行公司,誰都知道《劍尊》在上映前就知道鐵定能賺錢只不過誰也沒想到最終居然這麼爆所以某種程度上這算是送錢了。送錢自然是為了排片比等方面的方便上映之初22%排片比可不少同時楚晴也不是那麼簡單的“財神婆”,該下口的地方自然也是狠的,由此價值2億的宣發費用就都落在了這些公司身上。
話說回來,製作費的投資是3。5億華夏幣,按照票房的分賬來算的話,票房破達到10億基本也就是不虧了,隨後的票房收入無論多少,其中33%都是製作費的盈利部分!
而且這還是單指華夏的票房!
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電影分賬方法是與華夏不同的,一般都是製片方的票房分成非常之高,甚至比電影院方都要高。
比如說北美市場,它的分賬比例是動態調整的,一般來說都是第一週製片方佔70%,第二週製片方佔60%,第三週製片方佔50%。。。。。。。由此,北美電影院自然希望電影放映時間越長越好,而放映時間長則是需要質量為前提,因而,北美地區是最容易出大製作大投資的電影的。
總而言之,《劍尊》製片方從國內的票房分賬中拿到了堪堪過10億華夏幣,扣除掉投資3。5億,盈利6。5億華夏幣!
而全球其餘市場的26億票房,以各個國家不同的分賬比例,最終制作費拿到手的是14億華夏幣。
也就是說製作方最終的盈利為20。5億華夏幣!
再扣除包括稅收在內各種費用與支出後,《劍尊》為晴天影視和天空文化最終帶來的純盈利為17億3千萬!
一部電影製作費賺17億多華夏幣,這絕對是有史以來的最高盈利。
17億多華夏幣啊,賺得多啊!
但是!
這樣的盈利,說實話,侯牧雲和楚晴並沒有那麼的高興。
原因其實也真的很簡單,那就是這部史上最賺錢的華夏電影其實帶給他們的盈利還沒有《軒轅劍主》第三季多!
要知道,《軒轅劍主》第三季可是售出了25個億,不像電影那樣需要各種分賬,最終進入製作費口袋裡的錢超過20億!
電影《劍尊》前後拍攝+製作時長近十個月,還需要各種宣傳和各種路演!
《軒轅劍主》第三季前後所花時間五個月不到,製作週期為《劍尊》的一半不到,只需要一些簡單宣傳,不需要各種路演。
如此一對比,起碼這最終的收益是不足以讓兩人高興的。
當然了,電影也是有電視劇無法收穫的一些驚喜的,別的就都不說了,起碼這次《劍尊》的成功讓晴天影視和天空文化多了一條腿走路,而不僅僅只靠電視劇,雖說電影這條腿並不是那麼的健壯,但也只是相對電視劇而言,實際挺大的!
另外,大銀幕比起小熒屏肯定是要更能拉得動“市值”的,此次《劍尊》的搶眼表現,無論是晴天影視還是天空文化的“市值”都再一次的被抬高,如果這兩家公司已經上市的話,幾個漲停板是肯定的事。
很多的專家以及業內人士,都給出了非常高的估值,不說兩家相加了,單就晴天影視一家,目前估值已經過百億了!
天空文化目前肯定是低一些的,但更多人看好它的未來,原因很簡單,它是提供內容的源頭!
至於侯牧雲這個人嘛,在這一輪對兩家公司的估值中,他還另外得到了一個外號
侯百億!
沒別的特別意思,嗯,就是純粹指他的身價!
晴天影視和天空文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