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玄明 > 第1部分

第1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寶可夢之命運的邂逅買下飛科,成為LPL守護神!王者榮耀戰鬥記錄冊寶可夢之暴君統治女扮男裝,被高冷千金倒追開局擊殺尹志平剛穿越就要滅世是怎麼回事末世:雙皇廢土求生提示來自50年後,叫我怎麼輸?末日遊戲:喪屍竟是自己你把faker都打抑鬱了?NBA:最強3D,神級跑位!小寡婦翻身,受不了新還珠傳奇之風雲再起刀刀直播間鬥破蒼穹之星辰天命重生黛玉清仇錄第五人格:尋找感染源盜筆:被張麒麟暗戀?我是男的!殘夢遺傷

口鐵。這表明在鑄鐵中已經採用了柔化技術。從質量上看,當時的鑄鐵柔化技術已相當穩定。在瓦房莊冶鐵遺址的東漢地層中出土的135號鐵钁,它的石墨組織雖不是出自鑄態,而是在高溫退火時形成的,但形狀規則接近球狀,邊緣也很光滑,從而提高了工件的機械效能。

三、炒鋼、鑄鐵脫碳鋼及鑄造技術

為了適應社會對鋼鐵製品的需要,到西漢後期已創造了“炒鋼”技術。這種技術把生鐵加熱到熔化或基本熔化的狀態下加以炒煉,使鐵脫碳成鋼或熟鐵。

在南陽市方城縣趙河村漢代冶鐵遺址中也曾發現與鞏縣鐵生溝漢代冶鐵遺址中相同的爐型6座。這種炒鐵爐容積小,呈缶形,溫度可以集中;挖入地下成為地爐,散熱少,有利於溫度升高;爐下部作“缶底”狀,是為了便於裝料攪拌。此外,在南陽市北關瓦房莊冶鐵遺址中也發現幾座炒鋼爐,形制和構築方法大同小異,爐底還有鐵塊。從這個遺址發掘內容看,南陽瓦房莊的冶鐵作坊中,不僅鑄造鐵器,而且還用生鐵炒鋼或熟鐵,以此鍛制工具和其他構件。在此遺址中還出土有鑿、钁等,當是該作坊自制的鑿、钁等。透過考古資料證明,到東漢時期,炒鋼技術已很普及。南陽東郊曾出土一件東漢鐵刀,形制較特殊,類似炊事用刀,刀身有一道平行於刃部的鍛接痕跡,刀寬11�2厘米,長約17厘米,刀背厚約0�5厘米,儲存較完好,是用炒鋼鍛制而成(河南省博物館等:《河南漢代冶鐵技術初探》,《考古學報》1978年第1期。)。

西漢後期已經創造了簡便的炒鋼爐,將生鐵炒煉成熟鐵或鋼的技術發展,標誌著鍊鋼技術

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使得鋼材的產量大大提高,這對於當時生產工具的改進,鋼製品的

推廣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古代鍊鋼以含碳量低的塊鍊鐵或熟鐵為原料,採用滲碳的方法煉製成鋼(現在仍然使用此法)

,一種即以含碳量高的生鐵為原料,在固體狀態下脫碳制鋼。戰國時代已經採用了柔化處理工藝,將生鐵進行脫碳退火,得到了脫碳不完全的鑄鐵脫碳鋼件(李眾:《中國封建社會前期鋼鐵冶煉技術發展的探討》,《考古學報》,1975年第2期。),至漢代仍然使用這一工藝。如,南陽瓦房莊冶鐵遺址所出土的鐵斧,中心是白口組織,表層是鋼的成份。類似這樣的鐵器在其他遺址裡也有發現。它們都是用白口鐵坯件,在氧化氣氛下退火,使外層脫碳,由表及裡依次成為純鐵素體、亞共析、共析組織,由於脫碳不完全,內部仍然是鐵,實際上是一種由鋼和鐵組成的複合材料。另一種情況是脫碳比較完全,已全部清除白口組織,但內層析出部分石墨。如南陽瓦房莊出土的一件鐵鑿,從外形看是鑄件,表面金相分析是鋼的組織,很容易誤認為是鋼鑄件。在漢代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沒有高於1500℃的高溫和相應的耐火材料,是不可能出現液態鑄鋼的。南陽瓦房莊出土的另一件鐵鑿,經檢驗,基體為過共析鋼,內層殘留石墨,證明它是經脫碳而成的鋼質工具。另外,在南陽瓦房莊冶鐵遺址中還有成形的薄鐵板出土,這些鐵板實際是經過脫碳熱處理的已成為含碳較低的鋼板,可以鍛打成器,實際上是創造了一種新的制鋼工藝。這樣就擴大了生鐵的使用範圍,增加了優質鋼材的來源,對於鋼鐵生產有重大的作用。

鑄鐵的熱處理技術在漢代有很大的發展,並臻於成熟。在南陽瓦房莊冶鐵遺址中所發掘的9件

農具,經檢驗8件為黑心韌性鑄鐵,質量良好,有一些與現代黑心韌性鑄鐵已無大的差別。還有一部分白心韌性鑄鐵,白心韌性鑄鐵可製作耐衝擊、效能良好的手工工具,黑心韌性鑄鐵可製作耐磨的農具。在鑄制的鐵器中有一部分鐵鍤、鐵耬鏵、鐵钁即為白心韌性鑄鐵。

從發現的漢代冶鐵遺址來看,當時的作坊有以鍊鐵為主而兼鑄鐵器的,也有專門鑄造鐵器的

。而最初的鐵鑄件,是由鍊鐵爐的鐵水直接澆鑄。在漢代,出現了專門的化鐵爐,這對於提高熔鐵的質量,獲得優質鑄件,有很大的好處。從南陽瓦房莊遺址看,化鐵爐的結構和築爐材料與鍊鐵爐有明顯的區別,說明當時的鍊鐵與化鐵的分工已很明確。

南陽瓦房莊冶鐵遺址出土化鐵爐7座,它的構築方法是:在平整的地面上,鋪築直徑約、厚50mm的草拌泥,燒成橙黃色,作為爐基。爐底是空心的,由整體基底、束腰式支柱、周壁與

爐缸底部組成。基底約厚45mm,用羼有大量大顆粒砂的耐火粘土鋪成,砂的粒度在10mm左右。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豪門遊戲:首席的億萬甜心20幾歲決定女人的一生大唐之極品富商睡睡平安:總裁的冥使嬌妻天之戰記大玄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