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如何動手。在所有的計劃方案中,李唐遺脈、太子李顯的配合是離不開的。李顯出面可以成為政變的號召,同時李顯也是日後最理想的皇帝人選。
於是張柬之去找了李顯。李顯經過片刻的猶豫,同意參與政變。李顯為什麼同意參與政變呢?因為在誅殺張易之兄弟問題上,李顯和大臣們的利益是一致的;而大臣們擁立他復辟唐朝的遠景也喚醒了埋藏在他心中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那李顯為什麼要猶豫呢?因為他性格懦弱。不過最重要的,李顯還是同意了。
一個以李顯為名義首領,張柬之為主謀的政變集團迅速形成了。
以硬對硬(1)
一
長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歲的武則天因病避居迎仙宮。
武則天的病情很嚴重。朝堂無主,宰相也難見女皇。迎仙宮中只有張易之、張宗昌侍奉武則天左右,外人不得入內。史載:“則天不豫。張易之與弟昌宗入閣侍疾,潛圖逆亂。”張易之兄弟有沒有造反謀逆的計劃呢?我們找不出確切的證據來。但張易之兩人極有可能怕武則天去世後不僅權勢不在,還可能大禍臨頭,所以結納羽林軍將帥和部分大臣以防不測也是可能的事情。反正當時長安城中出現了“易之兄弟謀反”的傳聞和帖子。
張柬之和桓彥範、敬暉等大臣決定乘機誅殺張易之,逼病重的武則天讓位,復辟唐朝。張柬之利用職權迅速安排桓彥範、敬暉兩人擔任羽林將軍,掌握禁兵,為政變提供保障。當時皇太子李顯在北門起居。桓彥範、敬暉利用禁軍將軍身份拜謁李顯,密陳政變計劃,得到太子的贊同。張柬之早年在外地擔任刺史時,曾與荊州長史楊元琰一同泛舟。談起武周的亂象,兩人相互約定:“他日你我得志,當彼此相助,同圖匡復。”張柬之此時也推薦楊元琰擔任羽林將軍,共同籌劃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在迎仙宮的訊息越來越少。政變集團決定就此發難。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聯合左羽林將軍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楊元琰、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官兵五百餘人向宮中進發。其中李湛、李多祚前往東宮迎接皇太子李顯。李顯毅然出宮,走到了羽林軍的前頭。一行人走到玄武門時,官兵們看到太子出面,山呼萬歲。張柬之、桓彥範等人就簇擁著李顯衝向迎仙宮。在宮門口,守衛與叛亂者發生了小規模衝突。張柬之簇擁著李顯輕易就斬關而入。當時武則天在迎仙宮的集仙殿養病。張易之、張昌宗兩人就在集仙殿內,聽到外面喧囂,拿著兵器出來觀看。在廊下,洶湧而來的羽林軍將張易之兄弟當場殺死。張柬之等人事先還分派羽林軍去各自的家中斬殺張易之的哥哥、汴州刺史張昌期,司禮少卿張同休。張家兄弟的腦袋很快就出現在天津橋南。長安計程車庶百姓見了,沒有不歡叫相賀的。有的人還臠割張家兄弟的肉,在一夕之間就只剩下骷髏架子了。
卻說殿內的武則天聽到外面人聲雜沓,心知有變,撐起病體出來察看。她看到了張易之兄弟的屍體,看到張柬之等人持劍而來,大致知道了什麼情況。武則天畢竟是政治老手。只見她緩緩地回到病床,聚斂精力厲聲問道:“何人作亂啊?”張柬之推擁著李顯,並示意武士們湧到武則天病床前,說道:“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誅二逆,怕計劃漏洩,所以事先沒有稟報皇上……”
武則天強硬地打斷張柬之的話,怒目瞪著李顯,喝問:“這是你的主意?你怎麼敢這麼做?現在張家兩兄弟已經伏誅了,你還不快回到東宮去!”
張柬之同樣強硬地回答:“太子不能再返東宮了。以前高宗皇帝將太子殿下託付給陛下。現在太子年紀已長,天意人心都歸順太子。臣等不忘太宗、高宗皇帝的厚恩,所以奉太子誅賊,請陛下立即傳位太子,上順天心,下孚民望。”
武則天這才明白張柬之此行不單是為了誅殺張易之兄弟這麼簡單,而是衝著自己的皇位來著。這是逼宮。突然間,武則天感覺到一陣暈眩。她沒有精力再跟兒子和大臣們理論了,只能默默地低下頭。“謝皇上恩准!”張柬之朗聲謝恩。
當時,相王李旦也率領南衙禁兵在宮外加強警備,配合宮內的政變行動。李旦和李顯一樣是個懦弱的皇子,他為自己今天的行動嚇了一跳。一旁參與行動的兒子李隆基驚訝地看著父親。李旦意識到在兒子面前要維持一個果敢、英武的父親形象,忙挺直了腰板。就在他膽戰心驚的時候,宮外傳來了陣陣歡呼聲。李旦的一顆心落了下來。
政變成功了!
二
神龍政變的血腥氣只停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