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1 頁)
我對原始史實做了適當的藝術加工。在不觸動基本史實的前提下,本書故事進行了枝節擴充套件。不同的人對相同的史實有不同的解釋,這就是每個人的特點,也是不同作者作品的風格所在。依靠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清史稿》生活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沒有兩個人的說史是完全相同的。實事求是地說,一部明史,一部三國志,有多少人研讀;一個玄武門之變,一個巫蠱之變,有多少人寫過,沒有自己的特點就沒有讀者的閱讀與欣賞。
除了所有在文中已經列出的參考資料的作者,我還要感謝從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下載的相關歷史論文的作者。本書引用、借鑑的相關論文有:
徐海娜的《恭親王奕?》(載於《文史天地》2005年第10期);
梁嚴冰、馬曉暉的《肅順集團與晚清政治》(載於《求索》2006年7月);
高中華的《肅順與戊午科場案考論》(載於《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盧伯煒的《論清朝辛酉政變的過程》(載於《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11月);
石玉鐸、王春光的《“趙盾弒其君”質疑》(載於《史學集刊》1989年第2期);
孟祥才的《論曹爽之敗》(載於《史學月刊》2004年第8期);
雷巧玲的《“甘露之變”發微》(載於《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9期);
何燦浩的《“甘露之變”性質的探析》(載於《寧波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1期);
王水鳳的《明英宗與景帝之爭》(載於《政府法制》1999年第8期);
李國權、張家清的《江充其人——一個復仇者與困擾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載於《書屋》2006年08期);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後記(2)
陳志的《論巫蠱之禍》(載於《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1988年03期)。
此外,《辛酉政變》一章還引用、借鑑了我和陳嬌嬌編著的《天朝末期——清王朝的最後七十年》一書的相關章節和茅海建老師的《苦命天子》一書的相關章節;《鬧朝擊犬》一章還引用了《左傳·宣公·晉靈公不君》的相關內容。歷史解讀是一個層層堆積的過程。前人的辛勤勞動是我們這些後來人發展的基礎。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網上有一篇署名畢荒的文章《中國古代的宮廷政變》。這篇文章對中國歷史上的宮廷政變作了梳理,對本書《宮變簡史》一章第一節的寫作幫助很大。畢荒的這篇文章在網路上流傳甚廣,還衍化出《中國古代的宮廷政變一覽》等名字出現在各個論壇上。我則以轉載自的該文為參考藍本。
本書選取的宮廷政變都是膾炙人口、人所共知的著名事件。事件發生後,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加工流傳和解讀,增加了不同的內容。我作為後來人的後來人,潛移默化地受到了這些“加工材料”的影響。比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等著作和評書對我的影響或多或少會在相關章節中有所體現。我並非歷史科班出身,在史料的遴選和觀點的歸納闡述上肯定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歡迎各位讀者指正。
本書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前部分是對具體案例的描寫和論證,最後兩章《宮門之內》和《宮變簡史》分別講述了宮門之內皇權的絕對性和專制特徵,梳理了中國的宮廷政變歷史。全書得出的尚待商榷的結論認為中國宮廷政變指的就是宮廷之中圍繞皇權展開的,在皇權虛弱時期,君臣矛盾、家庭矛盾和後宮矛盾等透過軍事政變、暗殺或陰謀詭計等形式爆發出來的非常事件。
在全書的寫作過程中,我特別感謝唐琳娜對我的支援和鼓勵。最後,我要對所有為這本書的編輯、出版和發行付出心血與汗水的人們表示感謝。沒有大家的幫助和辛勞付出,就沒有本書的成功出版。
謝謝大家!
張程
2007年9月23日於六合園
txt小說上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