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實力的差距。姑蘇城裡遍佈忠於吳王僚的軍隊和大臣,自己的力量實在太弱了。公子光越想越頭疼,皺著眉頭閉目養神。恰恰在這時,一陣悠長、厚重、難以捉摸的笛聲傳入了耳中。公子光立刻喜歡上了這個聲音。細細品味,這笛聲似乎飽含著不滿和抗爭的意圖,但這種意圖是掩藏在層層寬容、灑脫的外衣後面的。這由遠及近的身影多麼契合自己的心意啊。
公子光睜開眼睛尋找演奏者。那是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有著花白的頭髮,魁梧又骯髒的身體和一雙逼視前方旁若無人的眼睛。他吹著笛子,緩緩地經過公子光的車輛。周邊奔跑著一群嬉戲打鬧的孩童,不停地用柳枝抽打著吹笛人,叫他瘋子。公子光忙讓車伕跟隨這個怪人,繼續觀察他。沿途有幾個好心的老人遞給吹笛人若干米糧。吹笛人都不卑不亢地接受了。“噢,原來是個乞丐啊。”車伕不經意地說了一句。公子光微微地搖了搖頭。公子光的車輛一直跟隨他到了他棲身的一間破茅屋,心理盤算著改日專門前來拜訪,結交這個怪人。
這個吹笛人就是伍子胥。
幾天後,公子光果然來找伍子胥了。破茅屋裡已然人去屋空。公子光茫然若失,不過他馬上就又見到了伍子胥。這一次是在朝堂上。原來吳王僚也發現了伍子胥,將他請進宮來,促膝長談。吳王僚認定伍子胥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拜他做了吳國的大夫。
公子光這才知道伍子胥的名字,知道他原來是流亡到姑蘇的楚國將領,知道他的祖父是邲之戰中赫赫有名的伍參。伍子胥的實際年齡遠遠比他的外表要年輕。家族在楚國被楚平王族誅後伍子胥僥倖逃生。艱苦的生活和報仇心切讓他過早地衰老了。伍子胥出逃到吳國的過程充滿傳奇色彩。正史中涉及得不多,民間傳說卻很多。什麼“蘆中人”、“過昭關”、“一夜白頭”等等說的都是伍子胥。他真的是九死一生才逃奔到吳國的首都姑蘇。滿懷報仇之心的伍子胥最初只能在姑蘇街頭吹簫賣藝,乞討為生。伍子胥被任命為大夫後,公子光心中一沉。伍子胥似乎非常感激吳王僚,吳王僚似乎又多了一個親信。多一個人才被吳王僚所用就給自己的爭位之路增加了一點障礙。公子光心裡一直是這麼想的。
伍子胥擔任大夫之初,見識非凡,很得吳王僚的信任。沒幾天,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就吳楚兩國的關係現狀、吳國的應對政策作了詳細的分析,強烈建議吳國在昏庸的楚平王統治晚期興兵伐楚,並願意充當先鋒。伍子胥在楚國為將多年,才能出眾;他的這篇報告資料翔實,感情充沛,說動了吳王僚。吳王僚同意出兵伐楚。公子光知道後,偷偷進宮勸諫吳王僚說:“這是伍子胥為了一己私仇,要動用吳國的國家機器為他復仇。伐楚不論成敗,伍子胥都出了口氣,但我們吳國不能這麼草率。”吳王僚冷靜想想,認為伐楚的時機的確尚未成熟,便收回了伐楚的決定,並對伍子胥產生了不好的看法。伍子胥大為失望,公子光暗暗高興。之後公子光多次在吳王僚耳邊說伍子胥的壞話,吳王僚對伍子胥的印象更差了。伍子胥見事無可為,主動掛冠而去,到姑蘇城外的菜園耕種去了。
如果平常人遭遇伍子胥這樣的坎坷和困頓,肯定會志向消磨,雄心不再。但是伍子胥不是平常人,不僅報仇滅楚之心不滅,還敏銳地發現了公子光的不臣之心。吳王僚和公子光同樣的雄心勃勃、能力出眾。吳王僚不可引以為助了,伍子胥主動向公子光的陣營靠攏。公子光和伍子胥一拍即合。兩人在治國外交、行軍作戰等許多問題上都思想相通,尤其是在推翻吳王僚,伐楚強吳兩大問題上達到了完全的默契。
。。
籌備再三(2)
伍子胥一邊在城外種菜,一邊替公子光出謀劃策。
二
伍子胥認為要想推翻吳王僚,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刺殺。
刺殺成功與否關鍵看刺客。伍子胥成功地從民間挖掘出了“千古第一刺客”專諸。“專諸者,吳堂邑人也。”東南土地多出溫柔書生,但專諸偏偏就是慷慨激昂、捨生取義的壯士。專諸生長在一個並不美滿的家庭中。其父終日不務正業又沉溺賭博。性情暴躁的他常常對妻子拳腳相加;其母賢惠持家,但生性軟弱,對丈夫的欺凌逆來順受。據說一次,專諸父親不顧母親的苦苦哀求,要拿家裡僅有的一點口糧出去賭博。母親死死抱著父親的腿不讓他出門。父親一腳將她踢倒。正在門口劈柴的專諸見狀一躍而起,緊握柴刀堵在父親面前,死死地盯著父親。專諸身上的殺氣瀰漫開來,把經過他家門口的狗都嚇得趴在路上不敢動了。專諸的父親也被兒子的殺氣所震懾,不僅將口糧放了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