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妄圖收攏天下武林高手為其所用野心甚大。”看來趙煦對於江湖上的事情也不是不瞭解。
“吐蕃雖然距離遙遠但也不是沒有動作,吐蕃國師鳩摩智不遠萬里來到中原到底是想幹什麼,就是想弄點武功秘籍回去嗎?有這麼簡單?”趙煦一挑眉毛。
“遼國那邊的壓力反倒減少了很多,不得不承認耶律洪基是個很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他這個弟弟耶律重元可就差的遠了,而且他初登帝位國內局勢不穩,再加上他在曾祖父您在背後推動遼國和女真的一戰讓他們實力大損。想必近期不可能有大動作,我們也可以得到一段發展的時間。”
“至於南方的大理,向來安定一向臣服於我們大宋,但是仍然需要防備一二,大理遠距西南和汴梁相距甚遠,若是他們真的起事造反訊息一時半刻根本傳不回汴梁。等訊息傳回來我們做出反應之時恐怕對方已經拿下不止十城了。”
趙煦也確實如史料上記載的那般是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如今才十來歲就對天下大勢分析的如此頭頭是道,當然不排除他是聽別人的可能性。可惜的一點就是他活的時間太短了,僅僅活了二十四歲在位十五年。
“好了談完了國外的局勢,再來說說我們大宋吧。新舊兩黨之爭,你是怎麼看的?”趙允讓對於趙煦的分析似乎比較滿意繼續問道。
宋朝的新黨和舊黨之爭主要是因為王安石變法而引起的,王安石提出了青苗法、均輸法、保甲法、免疫法等法令實施改革,但是因為改革的速度太快,人口眾多的大宋根本經不起如此這般迅雷不及掩耳的“革命”,所以新政的效果也就差強人意甚至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王安石不計後果的改革引發了整個社會的動亂,乃至造成了全國經濟的大崩盤。
當政策從中央傳到地方之時便完全變了味道,本該是幫助農民貸款給資金不夠的農民的青苗法,在下層官僚的操作之下變成了利息極高的“高利貸”,最終成為強迫農民借貸的勒索工具。本該是平穩物價,遏制大商人重利盤剝的均輸法卻變成了**的根源,最終演變為官商勾結資源壟斷,使得很多中小工商業者頻臨破產。
(ps:青苗法: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把種子借給農民,秋天收的利息,這樣政府不僅可以獲得利潤,農民也可以維持生活。均輸法:在物價下跌時政府購入物資,進行儲備,在物價上漲時丟擲,以此平衡物價,既維護了百姓利益,又遏制了大商人壟斷的行為,還增加了政府財賦稅收,可謂“一箭三雕”。)
就這樣一時間整個國家陷入了政治和經濟的極大混亂之中,朝廷中的文人群體也分裂為兩派。一派是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他們強調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另一派則是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都是些社會經驗不夠又想幹大事的低階官員組成。
趙允讓雖然對新黨的政策也十分欣賞,但是在這麼一個法律很不完善的宋朝,這樣做肯定是有很大的弊端的。
“恕孫兒直言,如今皇祖母重用司馬光等舊黨之人對我大宋發展前景實在不利。王安石的變法內容很多都是利國利民的,只是下面執行時出了問題。所以如果讓我選擇的話,我一定會重用新黨打壓舊黨的。”趙煦握緊拳頭說道,趙允讓看了搖了搖頭,他知道這樣只能更加激化兩黨矛盾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兩黨相爭的問題,可能為以後埋下更大的隱患。
“你知道王安石變法為什麼失敗嗎?”趙允讓突然問道。
“孫兒願聞其詳。”趙煦很謙虛畢竟趙允讓可是實實在在經歷過這次變法的人。
“首先是人。王安石為求快速變法,用人不拘一格,你可不要以為我在誇他。他這個不拘一格就是不管其人品怎樣、節操如何、是否有胸襟、是否真實為了國家富強。只要是支援他新法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甚至說平步青雲。但是這些人當中大多數都是出於一種投機的政治目的,他們並不是真的擁護變法,而是藉著變法的名頭來實現自己飛黃騰達、青雲直上的目的罷了。也就正是由於這些害群之馬的存在導致在變法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變味,使得本來利國利民的良策變成了誤國害民的昏招。所以煦兒你要記住,用人一定也要注重人品,這種黨同伐異的事情是做不得的。但是你更要記住的是單單有人品也是不行的,這種人往往迂腐不堪有時候雖然是好意但是也可能辦了壞事。所以你用人之時一定要多加考察,聽其言而觀其行,爭取多找一些德才兼備的人才。當然了唯才是舉也是對的,但如何能夠用好這些人就是你需要考慮的了。”趙允讓侃侃而談。
“孫兒省得。”趙煦也知道這都是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