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抗大五分校在鹽城正式成立,(這個分校是新四軍抗大總校)。校址設在海陸中學。校長由陳毅同志兼任,政委由劉少奇同志兼任,副校長是張雲逸、教育長是謝祥鈞,後由馮定同志擔任。分校編為5 個大隊和一個機炮連,我們一大隊仍編為第一大隊;第二、三大隊是從蘇北幹校和其它幹校改編過來的;第四、五大隊是從地方招收的學生隊,五大隊是女生隊,對外叫魯藝學校,全校幹工、學員共3000多人。
分校成立大會和第一期開學典禮,是在海陸中學大操場上舉行的,劉少奇、陳毅、張雲逸、鄧子恢等領導都出席了大會。劉少奇同志在講話中說:抗日軍政大學是為部隊培養骨幹的,你們都是各部隊選送的優秀幹部和老戰士,畢業後就是一名大學生了,就是部隊的基層領導和骨幹了,你們學習很重要,任務也是很艱鉅的,希望大家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儘快地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軍事技術水平,為打敗日本侵略者而英勇奮鬥!劉少奇同志的講話,使我們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5 個大隊的學習重點各有不同,一、二大隊為軍事隊,三大隊為政治隊,四、五大隊是為部隊培養文化、宣傳、文藝骨幹的隊,我們軍事隊以軍訓為主,突出技術和戰術訓練。技術方面,主要是射擊、刺殺、投彈、土工作業等;戰術方面,主要是單兵動作和班排連攻、防訓練,以及游擊戰術等。還學習一些其它軍事常識,制式教練也是一項重要軍事內容。軍事隊每週二、四用兩個小時學習政治,主要是學習社會發展史,黨的基本知識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任務,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還學習一些自然科學知識等,劉少奇還作了3 次《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演講,對我們教育很深,至今還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還把《論共產黨員修養》印成小冊子發給黨小組,星期六黨日活動時組織黨員學習討論。
此外,文化學習抓得也較緊。由於學員中大多數不識字,學校就組織這些同志認字,寫字,教員們頭天晚上寫5 個字,叫大家認,再佈置作業,次日下午收回作業本批改,晚上發給學員,再佈置5 個字。那時,紙、筆、墨都很困難,只好每人做一支木筆,先在地上寫,寫熟後,再用鉛筆抄到本子上,行軍時也不放過學習機會,每個人揹包上綁小板凳,上面掛個硬紙牌,也寫上5 個字,讓後面的同志邊走邊認,大家學習的勁頭都很足。
那時,學校的生活既緊張又艱苦,冬季每天早上5 點半鐘起床,一直忙到晚上9 點才休息。訓練時,大家都懂得“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句話的道理,不怕苦,不怕累,摸爬滾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都想多學點本領。星期六早上,大隊一般都要進行會操,有時全校組織會操,劉少奇,陳毅等領導同志也常參加,有時還親自進行講評,週末都要開個生活檢討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互相間有什麼問題,就當面鑼鼓當面敲,大家的心情都很舒暢。文藝生活也很活躍,一週學會一首歌曲,部隊一集合起來,就互相拉歌子,很熱鬧。
分校的校舍不足,又比較簡陋,我們一大隊的一、二中隊和大隊部都擠在一座廟堂裡(三中隊住海生橋,離我們兩裡多路),地鋪一鋪就沒有空地方了。上課時把揹包背出來,坐在外面地上聽課,雨天就把地鋪的稻草堆到牆角在室內上課,桌椅凳也沒有,記筆記,寫字就在腿上或扒在揹包上。寒天裡我們從來沒有洗過熱水臉,每天清晨總是砸開冰凍進行洗漱。伙食費每人每天8 分錢,但大家吃得都比較滿意,那時生活都很苦,部隊每人每天只有5 分錢伙食費,我們學員夠優厚的了。
我們在學習期間,正值皖南事變。事變發生的第2 天早晨,劉少奇同志來到操場講話向我們宣告這個訊息,並動員我們做好戰鬥準備,等待中央指示,打到皖南去,營救軍部的同志,後來,校領導幾乎天天早上都要向大家通報軍部被圍情況。一天早晨,劉少奇、陳毅等同志站在大操場上,心情很沉重地說,軍部已經與我們中斷了電臺聯絡,軍首長和同志們可能遇到危急情況。我們聽後,義憤填膺,紛紛罵蔣介石是一個反共、反人民的頑固分子,是最大的賣國賊。當時有許多同志把戴有國民黨軍隊的帽徽摘下來,當場甩掉,有的氣得連帽子也扔掉不要了,一致要求打到皖南去,消滅國民黨反動派,營救被圍同志。
那一段時間裡,全校處於臨戰狀態,每人準備了兩雙鞋子,15天的糧食,整裝待命。當時我們除了加緊訓練外,其它活動都圍繞著“皖南事變”進行,如開會、學習、'奇·書·網…整。理'提。供'討論等都是講這個事,各個班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