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頁)
這回曹洪卻有些迷惑了:“若是我們不是他們的敵手,不追還情有可原,但若是能成功追擊,卻為何還不追呢?”
“因為其他幾路人馬都沒有動,你若追了他們會如何看你?到時候你即便立了功,卻也會被所有人視為異類,視為敵人。這便是吃力不討好了,所以我也約束了人馬不得追擊。”曹cāo苦笑了一聲,隨即又有些憂慮地道:“但這麼一來,卻是放虎歸山了。之前的戰鬥我們雖然取得了勝利,但西涼軍傷亡其實不大,多半是四散而逃了。只要讓董卓安然返回洛陽,再次打出旗號,這些散兵就會重歸其麾下,到時候就又是一場硬仗了。”
“這個……卻該如何是好?”
“這卻已不是我們考慮的事情了。既然他們不想追擊,我們便照他們的意思辦,接下來如何攻取洛陽城,自然有各路人馬一起出力。反正此番我們奪取虎牢關已立下不小的功勞,足以在將來有個說法了。”曹cāo道,在和這些各懷私心的人相處了一段時rì後,曹cāo的心思也已有所轉變了。
??????????
正因為關東聯軍沒有追擊,董卓這五千人的殘兵才得以順利返回洛陽城。當看到那高聳而熟悉的城牆時,董卓等人懸著的心才算是落回了原處,有城可守,至少就不必擔心敵軍會隨時從身後殺過來了。
而城內守軍也已知道了事情的經過,一看到董卓帶人歸來,立刻就有人開城迎了出來,為首者正是郭氾,他見到董卓便即上前施禮道:“主公遭此挫折,末將卻未能及時出兵解救,實在是罪責不輕,還請主公責罰。”
董卓本來對於見這些人還有些不自在,聽他現在自領其罪,卻自然了一些,揮手道:“起來吧,此事不怪你。你的職責只在守城,而且手下不過數千人馬,能使洛陽安定已是功勞一件了。不過,若說罪責的話,有些人卻是難辭其咎的。”說著若有所指地掃了華雄和呂布二人一眼。剛回到洛陽,人馬還沒有進城呢,他已經想要算帳了。
馬越見狀只得上前道:“主公,現在還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將士們一路來勞頓不堪,而且敵軍很可能就會殺來了,我們還是先計較如何安撫軍心和應付外敵吧。”
“嗯,仲凌的話也有幾分道理,有些事就暫且擱下吧。”董卓冷著張臉點頭道,隨即才在眾人的簇擁下進了洛陽城。而身後的呂布此時眼中卻已閃過一絲寒光,本來他還有所猶豫是否該與馬越合作,但現在看來,似乎只有這麼做才能儲存自己了。
進城之後,董卓也沒有休息,立刻就將眾人都召集了起來,商議接下來該如何是好。這一回,贊同遷都的人就更是理直氣壯了,畢竟隨著虎牢關的丟失,這洛陽已無險可守,就象是個被脫去了衣裳的女人般可以任人凌辱。而且,西涼軍現在兵力大損,又士氣低落,即便想守城也未必能守得住,那就只有放棄洛陽,去離西涼更近的長安再圖後計了。
對於這種種的理由,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李儒卻還是有些遲疑地道:“那這朝中官員卻又該如何處置呢?是將他們丟下,還是帶著他們一起去長安?若是後者,他們肯隨我們一道去長安麼?”
“當然要帶上他們了,不然還叫什麼遷都?至於反對,在我們大軍的刀槍面前,還沒有他們說不的權力!”董卓很不以為然地道:“此事要即刻就辦,不能再拖延時間了。還有,洛陽的財富也要全都帶走,絕不能留給那些反賊。”
這道命令一出,洛陽城的災難就開啟了!
第181章 遷都
() 率軍退回到洛陽之後,董卓終於是下定決心遷都了。而當他把這個決定在朝會之上提出時,當時就引來了眾多的反對,群臣紛紛表達著自己的不滿:“遷都乃是大事,豈能說遷就遷?洛陽城已為我大漢都城百年,長安則已荒廢百年,現在倉促遷去,必然讓天子和百官難以適應……”
“就是,聽說長安那裡人口遠少於我洛陽,而且地處西邊交通不便,豈能為一國之都?”
眾人紛紛說著不同的理由,其實說穿了還是個利益問題,因為這些官員的根在洛陽,一旦離開此地,他們要想重新紮下根來可就要付出許多了。而且,他們更清楚董卓提出遷都的真實原因還是在於躲避關東聯軍的討伐,此時若隨其退去長安,就更要受到他的欺壓了,所以大家都是堅決不肯遷都的。
對這些人的反應,其實董卓早就已經猜到了。可現在見他們當著自己的面如此大膽地加以反對,他依然很是不快,當時便一聲冷哼:“你們又懂得什麼?某yù遷都也是為了我大漢的社稷考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