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頁)
D苣���蟣嗇懿⒅�印5彌�蚰��娌⑽耷俊!�
群臣若有所悟。李斯再道,“古者湯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無他故焉,能凝之也。故凝吏以法,凝民以政;法立而吏服,政平而民安;吏服民安,夫是之謂大凝。以守則固,以徵則強,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注:李斯這段話,源自荀子議兵篇。本是當年李斯在求學之時,荀子對李斯的一個問題的回答。此時正好被李斯借用,當然,將重禮改為了重法,以因應形勢)
7、選帥(2)
李斯言罷,舉座稱善。此後,在新攻取的土地之上,複製秦國的政治模式和法律體系,前面軍隊打下一塊,後面官吏鞏固一塊,皆李斯之謀也。
8、滅魏
嬴政二十二年,秦國兵分兩路,分別進攻魏國和楚國,其軍事目的再明確不過,就是衝著滅國去的。
先說滅魏之戰,秦軍主帥為王賁,一路長驅直入,迅即攻到魏國國都大梁城下。無奈大梁城池堅固,城內又是糧草充足,秦軍數度強攻,皆無功而返。
然而,大梁城在地形上先天不足。大梁,即今天的河南開封,地處黃河之濱,黃河洪流,就在離城數里之處轟隆而過,而大梁城的地勢,遠低於黃河的河床高度,從大梁城仰望黃河,還真會讓人產生“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錯覺。
王賁於是命軍士於大梁城西北開渠,引黃河之水,築堤壅其下流。時值初春,正是春汛時節,秦軍冒雨興工,王賁親自催督,渠成,雨一連十日不止,水勢越發浩大。隨著王賁一聲令下,決堤通溝,洪水泛溢,大梁城頓成澤國。城牆久浸於水中,不免頹壞,秦兵乘勢而入,大梁於是告破。見大勢已去,魏王假只得請降。王賁盡取魏地,為三川郡。魏國就此滅亡,六國已六去其三。
大梁城破之時,盡得魏國王室,惟獨不見了魏王假的幼子。王賁傳令下去,道,“有得公子者,賜金千斤;匿者、罪至十族。”
藏匿公子者,實公子之乳母也。有人勸乳母道:“得公子者賞甚重,乳母當知公子處而言之。”乳母答道,“我不知其處,雖知之,死則死,不可以言也。為人養子,不能隱而言之,是叛上畏死。吾聞:忠不叛上,勇不畏死。凡養人子者,生之,非務殺之也,豈可見利畏誅之故,廢義而行詐哉!吾不能生而使公子獨死矣。”於是偷偷帶公子逃入沼澤之中。後為秦軍發覺,圍而射之。乳母知道已是無處可逃,伊只是將小公子緊緊抱在懷裡,用自己的身體,為小公子擋住鋒利的箭鏃。乳母身中十二箭,昏倒在地,猶不忘將小公子壓在身下,以免他為箭所傷。目睹此情此景,弓箭手也皆心中慘然,不忍再射。嬴政聽聞此事,也是大為感慨,於是赦免乳母之罪,饗以太牢,又爵其兄為大夫,成全了一段千古佳話。
魏國之滅,幾不費功夫。然而,滅楚卻不可能同樣輕易。環顧當時殘存的燕、代、齊、楚四國,楚國是其中唯一還有強勁戰鬥力的大國。只要攻克楚國,幾乎就可以說統一天下已成定局。
9、伐楚
攻楚之戰,由兩個娃娃將軍統領。主帥李信、副將蒙恬,都是二十出頭的生猛小夥。兩人各領一軍,兩路並進,李信攻平輿,蒙恬攻寢。
楚國方面,則由名將項燕坐鎮指揮,與秦相抗。名將項燕,今人多所不知,但提到他的孫子,卻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孫子,便是西楚霸王項羽!說起來,也算是造化弄人,倘項羽早生得數年,與老爺並肩沙場,以項羽的蓋世勇力,秦國能否順利滅楚,恐怕尚是未知之數。
然而,歷史沒有假設,項燕也等不及小項羽的長大。秦軍當前,計將安出?項燕不愧名將,胸中早有籌謀,他自知楚軍戰鬥力不如秦軍,只有利用楚國遼闊的疆域,以縱深誘敵,拖長戰線,消耗秦軍,然後趁機突擊,一舉可勝。
戰爭一開始,秦軍果然高奏凱歌,李信、蒙恬兩路軍皆獲大勝。李信再攻鄢郢,又輕易攻克,於是引兵而西,欲與蒙恬在城父會師。至此,楚軍方才精銳盡出,從後追擊,凡三日三夜不息,殺都尉七人,軍士死者不計其數。秦軍大敗,只得狼狽退兵。
遭此慘敗,嬴政大怒,知是李信用兵之過。滅楚,看來非得王翦不可,於是親自駕車,馳至頻陽,見謝王翦,道:“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
王翦心中氣猶未消,道:“老臣罷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
嬴政再謝道:“已矣,將軍勿復言!” 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