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的話我一定會謹記在心的。”淳于髡接著說道:“用豬油塗抹棘木車軸,是為了使它潤滑。然而,如果軸孔是方形的話,車輪就無法轉動了。”騶忌說:“我一定會小心地在國君左右侍奉的。”淳于髡接著說:“拿膠粘用久了的弓幹,是為了把它們粘合在一起,然而膠畢竟不可能把縫隙完全合起來,你該怎麼辦呢?”騶忌回答說:“我要使自己依附於萬民。”淳于髡又說道:“狐皮裘即使破了,也不能用黃狗皮去補呀。”騶忌應答道:“我要小心地挑選君子,不讓小人混雜在其中。”淳于髡最後說:“大車如果不校正,就不能正常載重;琴瑟不把弦調好,就不能使五音和諧。”騶忌說:“我要認真地制定法律並監督奸猾的官吏。”淳于髡說完就離開了。他到門外時對他的僕人說:“騶忌這個人不簡單啊,我對他說了五條隱語,沒想到他回答我就像回聲的響應一樣,這是個難得的人才,不久他一定受封的!”過了一年,威王果然把下邳封給了騶忌,封號是成侯。
姜子牙的子孫們(9)
齊威王的寶物
有一次,齊威王與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獵。魏王問道:“大王您國富民強,一定有很多寶物吧?”威王卻回答說:“沒有。”魏王不惑地問道:“這就奇怪了,像寡人這樣的小國家,也還有能照亮前後各十二輛車的直徑一寸的夜明珠十顆,齊國這樣的萬乘之國怎麼能沒有寶物呢?”威王笑了笑說:“寡人的寶物與大王的不同。我有個大臣叫檀子,我派他鎮守南城,楚國人就不敢向東方侵犯掠奪,泗水之濱的十二諸侯都會前來朝拜。我還有個大臣叫盼子,派他鎮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到東邊的黃河裡捕魚。我另一個大臣叫黔夫,派他鎮守徐州,燕國人就到北門祭祀,趙國人就到西門來祭祀,以求神靈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隨他的有七千多家。我還有個叫種首的大臣,派他戒備盜賊,結果就道不拾遺。這些都是光照千里的寶物,豈只是十二輛車呢!”魏惠王聽後心中慚愧,就悄悄地離開了。
威王稱霸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大臣商議說:“你們說我們是救趙好呢還是不救趙好?”大臣騶忌說:“這件事跟我們沒什麼關係,不如不救吧。”大臣段幹朋卻說:“我們跟趙國關係密切,不救就是不義,並且對我們也會不利的。”威王不解地問他:“為什麼呢?”段幹朋回答說:“魏國併吞邯鄲,這對齊國有什麼好處呢?如果救趙,軍隊駐在趙國郊外,這就使趙國不被攻伐而魏軍也不會被挫敗。所以我們不如向南進攻魏國的襄陵使魏軍疲憊,到時邯鄲即使被攻下,我們也可以利用魏國的疲憊使它受挫。”
騶忌與大將田忌關係不好,公孫閱就建議騶忌說:“您為什麼不考慮伐魏呢?那樣,田忌一定會領兵前去作戰。到時如果戰勝有功,那是您的計謀正確;如果打不勝,田忌不是向前死戰就是向後敗北,他的命就在您的手裡了。”於是騶忌就向威王建議救趙,威王聽了他的計謀,派田忌向南進攻襄陵。不久,邯鄲被攻克,齊國趁機起兵進攻魏軍,在桂陵大敗魏軍。齊國成為了諸侯中最強的國家,威王自稱霸主,號令天下。
馬陵之戰
公元前341年,魏國進攻趙國。趙國便與韓國結盟,一起攻打魏國。結果趙國在南梁戰敗,韓國便向齊國求救。齊宣王召集大臣商議說:“我們是早去救援好還是晚去救援好?”騶忌說:“不如不救。”田忌說:“如果不救,韓國就要失敗而併入魏國,這樣就會對我們不利,所以不如早去援救它。”孫臏說:“如果韓、魏的軍隊尚未疲憊就去援救,那就是我們代替韓國受魏軍的攻擊,反倒聽從韓國指揮了。況且魏國已有攻破韓國的打算,韓國就要亡國,必定要到東邊來向齊國告求救兵。我們趁機與韓國結下親密的關係,又可晚一些等待魏軍疲憊再去,這樣就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並得到受人尊敬的名聲。”宣王說:“很好。”於是暗中告訴韓國使者並把他送走。韓國由於依仗著齊國救援,結果五戰都失敗了,只好再次向齊國求救。齊國趁勢出兵,派田忌、田嬰為統帥,孫臏為軍師,進擊魏國以救援韓、趙。結果齊軍在馬陵大敗魏軍,並殺死魏將龐涓,俘虜了魏太子申。此後,三晉的君主都由田嬰引見,朝拜了齊王,盟誓之後才離去。
蘇代說齊王
公元前288年,齊湣王自稱東帝,秦昭王自稱西帝。蘇代從燕國來到齊國拜見齊王,齊王說:“秦國派魏冉送來了帝號,您認為怎麼樣啊?”蘇代回答說:“希望大王接受帝號,但不要馬上就準備稱帝。秦國稱帝后,如果天下安定,大王再稱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