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衛青所率軍隊由當年的一萬增至三萬;李息只是衛青的副將。這一變化,說明漢武帝對衛青的信任度大大提升!
雁門一戰,引來了匈奴更大規模的報復。
匈奴大舉入侵,殺死遼西太守;在雁門,又殺死和擄去幾千人。
僅一個多月,匈奴再次進犯上谷、漁陽。由於韓安國上書請求停止屯軍(駐紮軍隊。一邊駐守邊境,一邊墾荒種地),軍營中僅有七百多人,無法打退匈奴騎兵,只好退回軍營,匈奴掠奪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財物,揚長而去。
衛青出身騎奴,並未受過多少教育,讀過多少兵書,和他共事的有老一輩名將韓安國、李廣,也有同輩的青年將領公孫賀、公孫敖,為什麼他人接連失敗,衛青卻屢戰屢勝?
應時東風第一枝
論深謀遠慮、運籌帷幄,衛青不如韓安國;論馳騁疆場、經驗豐富,衛青不如李廣。然而,韓安國鬱鬱而終,李廣免死而贖為平民,唯獨少年衛青捷報頻傳。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第一,才幹。
《史記·佞幸列傳》末尾言: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司馬遷認可衛青、霍去病二人的才能。衛青是外戚不假,可他是有才能的外戚。西漢一代不少外戚都得到過重用,但是,有些純粹就是因為自己是皇親國戚而受封賞,自身並無真本事。如王信是漢景帝皇后王娡的哥哥,被景帝封為蓋侯(卒立王夫人為皇后,其男為太子,封皇后兄信為蓋侯)。田汀�⑻鍤な峭鯅屯�敢旄傅牡艿埽�直鴇環饢�滸埠睢⒅苧艉睿ㄎ滸埠釤鑀‘者,孝景後同母弟也……汀�芴鍤ぃ�砸蘊�蟮埽�⒕搬崛�攴饌‘為武安侯,勝為周陽侯)。衛青不一樣。戰爭畢竟是戰爭,如何調兵遣將,如何進攻防守,如何整體協調……非將才不能勝任。龍城大捷,證明了衛青的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能。
《資治通鑑·漢紀十》載:青雖出於奴虜,然善騎射,材力絕人;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恩,眾樂為用,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這是說衛青雖然出身微賤,但善於騎射,材力過人;與士大夫交往很注意禮節,對士卒很關心、很寬容,常施恩惠,因而大家樂於接受衛青的調遣。衛青本人又有將帥之才,故每次出擊都能立功。然後司馬光結論: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
此次出征前,衛青的才幹突出表現在他選擇龍城作為進攻物件。
為何要進攻匈奴王廷龍城?
一是不會無功而返。
這一方略非常大膽!龍城既然是匈奴祭祀祖先之地,不可能沒有匈奴人駐守。選擇匈奴王廷作為目標,肯定不會像公孫賀一樣無功而返。
二是不會遭受重大損失。
龍城地處匈奴腹地,從來沒有漢軍到達過。而匈奴人一貫是青壯年出征,老弱者留守。在王廷既能找到匈奴人,又無匈奴重兵,漢軍可以只管打,不用防。正如兵法所言: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李廣、公孫敖都敗在遭遇匈奴重兵,寡不敵眾。
衛青則不然,他選擇智取而不是強攻。
第二,時代。
武帝時,漢朝對匈戰略由開國以來的被動防禦,轉為千里奔襲的主動進攻,轉為大規模騎兵軍團的機動作戰。衛青在漢武帝的親自部署下,熟練了新的作戰模式。這是需要英雄的時代,衛青生逢其時。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初露鋒芒:大將軍衛青 漢武恩寵(4)
如果拿李廣比較,我們會看得更透徹。李廣有高超的射藝,個人能力勿庸置疑,但是,李廣終生不得志,重要原因就是他生不逢時。
文、景兩朝休養生息,在對匈關係中以防守為主。李廣曾做過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的太守,漢朝吩咐他的任務是防備匈奴,而非主動出擊,客觀上使素以奮力作戰聞名的李廣失去了很多建立戰功的機會。
武帝時代,開始採取千里奔襲、深入匈奴、主動進攻的戰略。而李廣已老,他沒有了衛青的朝氣,戰績自然不顯著。
元光六年(前129),衛青直搗匈奴龍廷,正是他順應戰略轉變,創造性應用戰術的結果。
第三,運氣。
衛青最大的運氣,在於拿到了率兵出征的“令牌”。衛青從未上過戰場,只因姐姐受寵,而被特別關照。沒有漢武帝任將出徵,衛青沒有機會成為抗匈名將。
我們不妨先看看李廣。
李廣是邊地宿將、名將,聲名顯赫。
元光六年(前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