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 16 章(第1/2 頁)
《桃花村種田記》最快更新 [aishu55.cc]
牛車在不太平整的山路上咣咣噹當,瑤娘和魏婆婆一路說著閒話,欣賞著春日山林的美景,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很快他們就來到了村長家所在的亂石溝。
如果說魏婆婆家的小河灘是一個小小的山谷,那麼村長家所在的亂石溝就是一個大大的山谷。
從山路上往下看,最外圍是平曠的土地,農人趕著牛在地裡面耕種,插秧的插秧,育苗的育苗,而內圍則是排列的緊密整齊的房屋,最中間是一個圓形的廣場,上面立著一個祭臺。
這裡看著像是一個小鎮,和桃花村外的城鎮一般無二,瑤娘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魏婆婆笑道:“你說的沒錯,亂石溝是桃花村人最多的地方,有幾百戶人家,我們買東西、送娃娃們上學都要來這裡。”
“那這裡生活豈不是很方便?”瑤娘不禁問了一句,如此一來,此地的生活要比其它地方富裕安康,難道居住在桃花村其它地方的村民不會有怨言?
魏婆婆點點頭,認同了瑤孃的說法,“確實生活要便利些,不過並沒有好很多。桃花村中大多是自給自足,吃穿用度一應都要自己動手,來集市上也只是賣掉自家用不完的東西,所以住不住這裡對我們來說沒什麼區別。”
瑤娘明白了,桃花源的經濟還停留在最初的小農階段,大家自給自足,彼此互利,生活水平都差不多,所以不至於產生階級區分,也就沒有什麼嫉妒怨恨之心。
魏婆婆又道:“除了和村人住在一起,還有不少人圖清靜,自己另找地方蓋房子住,不管怎麼說,在桃花村中只要不是懶人,都餓不死肚子。”
說話間牛車下了山路,來到了平坦的土路上,路有兩個牛車並駕那麼寬,走過來時,魏大哥和魏婆婆不時與路過的農人打招呼。
“您吃飯了嗎?”
“吃了吃了,這扛著鋤頭去地裡面?”
“對,去鋤草,再不鋤草麥苗就長不大了。”
瑤娘被這熟悉而親切的問候觸動了,看著遠去的農人,笑問魏婆婆:“婆婆,你和他們都認識嗎?”
“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是鄉里鄉親的,都要打個招呼。”
“這倒也是。”瑤娘認同地點點頭,覺得魏婆婆樸素的話很有道理。
在昭平,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匯在一起,透過不同的社會分工聯絡在一起,不需要熟悉,也不需要打招呼,各自過好各自的生活不給周圍人帶來麻煩就行。而桃花村是一個熟人社會,需要維持著親切而不熟稔的鄰人關係,一家有難周圍人都來幫忙,生活和睦而富足。
瑤娘呼吐出一口空氣,要是有選擇的話,十個人中至少有九個人都願意生活在桃花村。
牛車中途沒有停下來,一直沿著路往裡面走,進了街以後,地上的路換成了青石板。
瑤娘看到,外面的房屋沿街的門都敞開著,裡面擺放著一些貨物。她驚喜地發現,這裡有賣柴米油鹽的,有賣布料的,甚至還有賣豆腐和燒餅的,看來桃花村的商業比她想象的要好。
不過想想也是,桃花村存在了幾百年,方方面面都經過了無數次磨合,幾百年下來,居住在這裡的村民們肯定會找出最舒服合適的生活方式,他們的生活不能僅用一個標籤來概括。
牛車一直走到廣場才停下來,魏大壯跳下去把繩子拴在一個樁子上,餵了老黃牛一把草料,摸著老黃牛的頭像是最親密的夥伴。
村長的房子正對著廣場,比周圍的房子都要高大氣派,白牆朱門,牆高門厚,門梁飾以輝煌的色彩,飛簷高高翹起。
瑤娘咂舌,看來無論是什麼社會,統治階級都要比普通百姓過得滋潤,連桃花源這個世外之地也不例外。
門是敞開的,跨過門檻,進去後瑤娘才發現裡面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原以為能看到一個精緻的私人花園,沒想到迎面而來的是一個青面獠牙的神像。
還沒等她反應過來,魏大壯和魏婆婆已經虔誠地在神像前的蒲團上跪了下來,嘴裡唸唸有詞:“山神大人保佑,保佑我家人平平安安……”
拜完後,魏婆婆站起來發現瑤娘還傻站著,奇怪地問她:“你怎麼不拜一拜山神大人?好讓他也保佑保佑你。”
瑤娘想,她沒有所求之事,何必拜山神,正打算找藉口搪塞過去,後殿中走出來一個老人。
老人身量適中,身上穿著一件黑色的棉布衣,腳上是納的千層底,雖然上了年紀,可步